最近,萬達老板王健林又在大手筆,25億賣掉了酒店管理公司(香港),去年更是一口氣甩賣26座萬達廣場。這不禁讓人想起他在2013年說的那句預言。
很多人看到老王全國各地賣賣賣,也在擔憂,未來房子是“黃金價”還是“白菜價”呢?關于這個問題,這期就來探討探討。
.01
王健林的預言:15年后房地產“大結局”
早在2013年,王健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直言:“任何國家的房地產,發展40-50年后就會萎縮。”當問及中國房地產還有多久時,老王的回答是,15年好光景。如果按照這個預言,算下來,到2028年就到期了。
這話在當時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如今看來,預言正在一步步實現。這些年,老王一直在賣賣賣,先是將萬達旗下的77家酒店賣給了富力;緊接著,又13個文化旅游項目賣給融創;后來又拋售了26座萬達廣場,今年更是以25億甩賣同程旅游旗下酒店,加速向輕資產轉型…
一代地產大佬都在加速壓縮戰線,可見,市場形勢并不樂觀。而且從行業數據看到,確實有點觸目驚心,比如:
供給方面:前年住建部就已透露,全國有6億棟建筑,房子已經明顯過剩。
需求方面:主力購房群體也是一年比一年少,比如90后00后比80后少了8000萬買房主力軍。
而且,這兩年即便是利率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但是北上廣二手房掛牌量卻是暴增40%,甚至70城二手房均價較峰值下跌32.6%,由此可見:政策救市都不管用,樓市的寒意可想而知。
.02
王健林的“修正版預言”:冰火兩重天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當年老王也說了,房地產不會崩盤,但是會經歷大洗牌。換句話來說,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分化明顯。比如:深圳、成都這些一線、強二線核心區域,因為產業經濟以及配套優勢,人口保持著持續流入,房價抗跌性更強,像北京的學區房,現在照樣賣到20萬/平。
但像鶴崗這樣的城市,因為產業枯竭、人口外流加劇,甚至出現了2萬一套的"白菜房",還有鄭州新區,成片爛尾樓更讓人糟心。
說白了:好地段永遠搶手,偏遠的地區即使白送都嫌占地方,未來這種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趨勢將愈發明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