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高艷蕊 通訊員 張瑩瑩
管氏七彩棉絮小雞精選天然高粱秸稈塑骨,將彩色棉絮經過搓、纏、裹等多道工序塑形,黑豆點睛,彩羽翹尾,昂首翹尾間盡顯“吉星高照”的民間智慧,在樸拙質感中躍動著鮮活的生命力。
手藝傳承人管依廷談起家族手藝時講道:“俺家做這棉絮小雞傳了四百年,到我這兒都是第七輩了。當年市場需求大的時候,棉絮材料短缺,連媳婦的嫁妝被子都拆了當材料,去北京、天津等地趕廟會賣貨騎爛了三輛自行車,現在再難也得把這手藝傳下去!”
這一源自明代的民間工藝,歷經清朝末期管氏家族篆刻藝人管振懷的復興、上世紀70年代其后人管文玉的多品類拓展,至80年代管依廷的創新升級,將三彩改良為七彩,以棉絮、秸稈等天然材料塑形,憑借吉祥寓意與精巧工藝風靡京津冀廟會。
每只七彩棉絮小雞都承載著農耕文明的智慧密碼,是手工藝與文創產業的完美融合,其吉祥寓意與質樸造型既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又能彰顯出民間的藝術生命力。隨著非遺保護力度的持續增強,這項綿延四百年的技藝正在煥發新彩,以斑斕之姿續寫文化傳承的時代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