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以前,居民住房實行的是分配制,現在很多老房子,就是那個時候建造的。
如今,這些房子已經有20多年樓齡了,這一類的老房子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能會面臨著淘汰。
2020年前,針對這種大齡老房子,只有一種處理方式,那就是拆遷貨幣化安置,即把老房子拆了,給予居民現金補償,老大家自己拿錢去買心儀的住宅,
對于居民來說,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少人憑借一套老宅從此實現發家致富,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
但是,對于市場來說,大量拆遷資金涌入樓市買房囤房,導致房價一路猛漲,變相增加了剛需群體的購房成本。
而近年來,隨著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趨緊,老房子的處理方式不再采取一刀切拆除,二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來處理,擁有老房子的群體可以持續去留意一下:
.01
第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對老小區進行改造
2020年開始,我國就叫停了大拆大建,取而代之的是溫和的舊改,即:在老房子主體結構上進行改造升級,以此來改善居民的環境。
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有兩個,一方面,沒有拆遷巨額資金涌入樓市買房囤房,不會推動房價暴漲,讓普通居民買得起房,同時也不會增加房地產泡沫風險。
另一方面,同樣能夠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并且延長老房子的使用壽命。而且住建部已經明確將城市舊改由原來的35城擴大到300城,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比較好的老舊小區,仍然不會采取拆遷來處理,而是進行這種改造。
.02
第二種方式,直接拆遷。
看到全國各地已經加速推進城中村改造,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從此老房子不再迎來拆遷機會。
其實不是,只是大部分的房子不再拆遷,而對于一些存在較大風險的老房子仍然會拆。比如經過專業機構鑒定,達到了C、D危房標準的老房子,還有影響城市發展的一些房子,這些在未來仍然會通過拆遷去處理。
畢竟不論是什么樣的房子,住的就是一個安全,如果一旦發生財產及生命安全問題,那么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有些老房子必然是要拆除的。
.03
第三種處理方式就是原拆原建。
這種方式也是目前很多城市主流的一種改造方式,其核心思想就是讓原有的居民暫時搬離老房子,租房過渡一段時間,然后等到新房在原址上建成,大家再搬回來繼續住。
這種處理老房子的方式也是有先例的,但是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地推廣開來。不過,如果采取這種方式,能夠最基本的保障原住民的房子更新換代,而且斬斷了炒房子的可能。
而且采取這種重建方式,一般都是由原住戶全面集資,委托相關的施工單位進行施工,所以采取這種方式,一般的房價都會很便宜,不會像開發商拆遷那樣價格超貴。
.04
第四種處理方式就是老房子有可能被地方收購。
為什么說以后的老房子有可能會被地方收購呢?
其實這種邏輯也不難理解,因為未來我們的房地產發展會呈現一個多種多樣的市場,其中一種就是將我們的老房子重新變成公租房或者廉租房,以滿足我們一些低收入群體解決居住問題,所以接下來,有些老房子會被合理的再次的二次利用。
未來五年,老小區的最終歸宿大概率會是以上四種方式,但是對于手上持有核心區域的老房居民來說,如果手頭上的流動資金比較充足,這個時候,賣房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隨著城中村舊改的加速推進,城市核心區的老房子將優先列入到舊改,這也就預示著這個片區的老房居民,將優先享受更優質的居住環境,從此,房子的租金和出售溢價空間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