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綻,天際泛起溫柔的微光,臨安城中街上的老昌西包子鋪也迎來它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
“老板,老樣子,四個肉包,打包帶走!”同在城中街上做理發生意的小強是老昌西包子鋪的“忠實粉絲”,用他的話說,起初只是圖包子鋪近在咫尺的便利,買幾個包子當早餐,卻不料這份美味,變成了他每日清晨不可或缺的期待。
“我也要肉包子哈!”家住春天小區的羅阿姨,也是這里的常客,“家里有個小孫子,這家的肉包子用料講究,給孩子吃,我放心!”
附近上學的學生們排隊買到包子后總是迫不及待,哈著熱氣,小心翼翼地咬開包子。肉餡與肉汁在舌尖上綻放,燙得他們原地直跺腳,卻依舊舍不得松口。
每天清晨,陳曉峰的包子鋪前總是人頭攢動,熱鬧不凡。蒸籠揭開時,白霧如紗,輕盈飄散,幾十個白白胖胖的包子仿佛剛剛蘇醒,靜臥在蒸屜里,面皮半透明,隱約可見內里醬色的肉餡,誘人至極。
陳曉峰來自清涼峰鎮,是一位樸實無華的昌西漢子。“我沒有跟專業的師傅學過做包子,但是我媽媽是農村里的大廚,不僅會做大鍋飯,還會做各種面食。而且我們昌西面食,自有一種獨特風味,很多人都愛吃。”陳曉峰自小深得媽媽手藝傳承,在媽媽的影響下,也做得一手好包子。
陳曉峰的老昌西包子鋪開張于2017年,店內主打產品就是老昌西包子,從采料、剁餡、發面到成品的完成,都是傳統純手工制作。除了肉包,還有昌西豆腐包、蘿卜絲包、南瓜刀切等。仔細看看陳曉峰做的包子,因為每個都是手工制作,所以外形并不是一模一樣。“自己做包子全憑‘手感’,不會刻意地追求什么配比,但是原材料一定要真。”陳曉峰說。
每天凌晨三點半,陳曉峰就要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以肉包為例,陳曉峰每天會去六園街挑選最新鮮的后腿肉,回來洗凈剁餡,僅豬腿肉一天就要用掉80斤左右。
“做食品行業,良心最重要。”在陳曉峰看來,做包子只有真材實料、真心實意,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喜愛。為了守護這份獨特風味,從食材的精心挑選到和面、調餡、包制、蒸制,他都是親力親為,“每一個環節都要把控好,不能馬虎。”
店主對美食的熱情與堅持,是能通過食物本身傳遞給食客的。目前,店里最受歡迎的肉包和豆腐包,一天能賣出2000個左右。歲月流轉,包子鋪的名聲逐漸傳開,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慕名而來。不少在杭州主城區工作的臨安人,周末會驅車回臨安,只為品嘗這口地道的昌西包子。
2021年,陳曉峰決定擴大經營,在石鏡街大華路口開設了第二家分店。如今,陳曉峰帶著13名工作人員,將包子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但他總是謙遜地說:“當時賣包子,也是迫不得已,為了生活,為了家人。”然而,正是這份迫不得已,讓他在包子鋪的煙火氣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與價值。
2017年以前,陳曉峰是一名業務員,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決定自己做生意,在城中街開起了包子鋪。“剛開始生意一般,一天只能賣200個左右。”后來,因為疫情,生意更加難做。但是,這些都沒有擊垮他。
“有時候堅持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2020年之后,陳曉峰的包子店生意開始變好。除了對品質的追求,他還善于傾聽顧客的聲音,不斷調整和創新,增加新品種。除了“招牌”包子,店里還供應蓋澆飯、蓋澆面等多種餐點。
如今,陳曉峰的包子鋪生意日益興隆,辛勤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日子如同手中的包子一樣,蒸蒸日上。對于未來,陳曉峰表示會考慮繼續擴大經營,卻沒有將手藝傳給孩子的打算。“孩子在臺州讀大學,賣包子太辛苦了,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好好讀書,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不過,雖然沒有培養“接班人”,但陳曉峰帶了幾個徒弟,而且還是免費傳授手藝。有的徒弟已經在昌化開起了自己的包子店,生意同樣紅火。“我和我做的包子一樣隨性,不會計較那么多。”樸實的昌西人,在樸實的昌西包子中融合了濃濃的鄉愁和人情味,讓更多人能嘗到這份美味,也讓平凡的日子變得柔和又溫暖。
來源/臨安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