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衛健局副局長 江春華
初夏的瓊海,椰風輕拂,碧波蕩漾。2025年4月9日至11日,全國衛生健康同仁齊聚海南博鰲,參加“簽約有感 醫暖人心 ”為主題的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驗交流會。會上,各省市衛健委負責人、優秀地區代表圍繞服務創新、機制協同、效能提升等方面分享了寶貴經驗,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讓我深刻感受到基層醫療改革的蓬勃活力。
我作為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衛生健康局代表,更是基層醫療改革的探路者,深知此行責任重大,此行于我而言,既是一次開闊視野的“取經之旅”,更是一場直面短板的“思想洗禮”,如何將先進地區的“金點子”轉化為破解東寶難題的“金鑰匙”?如何讓簽約服務從“紙面數據”變為群眾“心頭暖意”?如何以個性化服務、多部門協同、科學評價為抓手,推動簽約服務從“量”到“質”的跨越?這些問題,在交流會的深度思考與熱烈討論中,逐漸有了清晰的答案。
01
個性化簽約服務包:簽約居民的“暖心貼”
在瓊海博鰲的會場上,上海、廈門、海南等地的交流發言,從拓展服務內涵,增強居民感受方面讓我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專場討論會上一組數據令我印象深刻,部分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定制個性化服務包,使孕產婦簽約率提升至92%,慢性病患者復診依從性提高40%。
這讓我想到東寶區老齡化突出、慢性病高發,部分群眾甚至將簽約視為“形式”的現狀,思考如何將“標準化服務”升級為“精準化供給”,可以借鑒浙江、鄭州等地的推出“基礎+特色”“專科+全科”個性化服務包、“生命周期服務”模式,通過科技賦能,精準為簽約人群分類健康畫像,進行紅黃綠分色管理,開發上線“東寶家醫”小程序,居民可在線選擇服務包、預約上門服務、查看健康檔案等。為65歲以上老人設計“健康管家包”,包含年度體檢、上門隨訪、用藥指導;為糖尿病患者定制“控糖無憂包”,涵蓋血糖監測、并發癥篩查、飲食運動干預等。針對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群體設計專項服務包。例如,為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成長護航包”,整合預防接種、發育評估、家庭養育指導,并聯合區婦幼保健院開通綠色轉診通道。同時,試點“智能穿戴設備+AI健康預警”,為獨居老人實時監測血壓、心率,異常數據自動推送至家庭醫生團隊,實現“未病先防”。通過個性化服務包,讓簽約居民感受到“被看見”“被關懷”,才能真正實現“簽而有約、約而有感”。
02
多部門聯動:家醫工作的“粘合劑”
在會場中與省內多位同仁結合廣州、廈門等地先進經驗開展深入交流討論時,其中一句經驗分享令我深有感觸:“家庭醫生不是衛生系統‘獨角戲’,而是多部門‘協奏曲’。”
如何打破轄區內資源分散、單打獨斗的困境?我也在思考探索構建“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聯動機制。以政策協同,打通“最后一公里”,聯合醫保局推行“按人頭付費+績效獎勵”支付方式,激發主動控費、健康管理的動力。通過資源整合,搭建共享平臺,與民政局合作,將家庭醫生服務嵌入社區養老中心,為失能老人提供“醫養結合包”;與教育局聯動,在學校開設健康課堂,由家庭醫生定期講授傳染病防控、心理健康知識,提供“校園健康守護包”;與公益組織合作,為失能老人提供免費助浴服務;聯合通訊運營商開發低成本遠程問診系統,解決留守老人就醫難題。推動衛健、社保、公安等部門數據共享,建立“居民健康信息一張網”。例如,通過社保數據精準識別低保戶、殘疾人,自動納入免費簽約服務范圍;通過公安流動人口數據,動態更新外來務工人員健康檔案。唯有讓部門間的“物理疊加”轉化為“化學反應”,家庭醫生服務才能從“被動響應”走向“主動賦能”。
03
嚴格績效評價:家庭醫生的“定心丸”
各地參會代表們在焦點討論環節中圍繞“能力建設與提升管理人員感受度”話題討論時,一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在發言中提到:“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可持續的服務。”我深以為然,我們的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面臨考核指標模糊、激勵不足的問題,部分醫生甚至將簽約視為“額外負擔”。
如何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建立“以質效為核心”的績效評價體系,制定“三率一感”考核標準,即簽約率、履約率、復診率、居民獲得感。例如,將慢性病控制率、簽約居民年度體檢完成率、健康改善率等納入核心指標,權重占比不低于40%。實施“基本工資+績效獎勵+榮譽激勵”三重保障,通過“階梯式績效分配”對考核優秀團隊獎金上浮30%,并優先推薦職稱晉升;末位團隊需參加整改培訓,扣減10%績效獎金。推行“雙軌考核”機制,內部由衛健局核查服務記錄真實性,外部委托第三方機構通過電話回訪、入戶暗訪評估滿意度,結果與績效獎金掛鉤。同時,建立“問題清單”整改機制,針對投訴集中的服務環節(如響應速度、態度問題),限期制定改進方案并公示。唯有讓醫生“干有方向、評有標準、優有回報”,才能筑牢基層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回到工作崗位后,我的內心愈發堅定,這次博鰲之行,不僅讓我看到了差距,更找到了方向。下一步,東寶區將以“暖心貼”提升服務溫度,以“粘合劑”凝聚部門合力,以“定心丸”激活團隊動能,全力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從“有形覆蓋”邁向“有效覆蓋”,從“紙面承諾”變為“身邊實惠”。我堅信,只要以群眾需求為圓心,以改革創新為半徑,必能繪就基層醫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同心圓,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堅實的基層力量!
編輯:朱紅劍 校審:鄭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