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彭城列九州,徐州的豪邁與氣度,在江蘇可都是獨一份的。近日,公眾號推出“文脈里的江蘇·讀城”系列推文,走過了六朝古都的南京、江河交匯的鎮江,本期我們來到徐州。
徐州,歷史悠久,風景如畫,更是很多成語故事的發源地。從“十面埋伏”到“四面楚歌”,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到“楚漢相爭十面埋伏”,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歷史故事都發生在徐州。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不如把徐州提上日程,跟著成語,打卡不一樣的彭城之旅。
戲馬臺
楚河漢界
玩過象棋的朋友都知道,象棋盤上有一道“楚河漢界”,這條界線真的有嗎?背后有怎樣的故事?這要從蕩氣回腸的雙雄對決——楚漢相爭說起。
秦朝末年,秦的暴政讓國家民不聊生,各地紛紛揭竿而起。項羽和劉邦所代表的兩方陣營成為反秦的主要力量。項羽滅秦主力,劉邦入關中后,楚漢戰爭的序幕拉開。
隨后幾年間,楚漢雙方在中原大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尤其是在滎陽一帶。滎陽地處黃河南岸,是連接關中與關東地區的交通要道,控制了滎陽,就等于掌握了中原地區的戰略主動權。
如今戲馬臺成為徐州必打卡景點之一
長期對峙中,雙方逐漸形成了一條相對穩定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就是后來象棋盤上“楚河漢界”的原型。雖然地理上的“楚河漢界”與徐州相去甚遠,但歷史上卻千絲萬縷。
如今,徐州戶部山的戲馬臺,是當年項羽閱兵的地方。項羽滅秦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就定都彭城(今徐州)。那年,他時常登上戲馬臺,看演武、觀閱兵,威風凜凜。
戲馬臺的布局依山崗地形,逐步上升,錯落有致。景區內以風云閣為界,南半部為陳列區,北半部為園林游覽區,步履之間,盡是一代霸王的悲壯人生。
除了拍照打卡,戲馬臺還有個“隱藏玩法”哦!在巨鼎北側的棋盤廣場,有石桌、石凳、棋盤,地面上有若干巨型棋子。不如來這里和朋友來場智慧大比拼,下盤大棋。
九里山
十面埋伏
從電影到電視劇,從戲曲到歌曲,“十面埋伏”這個詞可真是“跨界選手”。而十面埋伏的發生地就在徐州九里山。
再回到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善于用人,一個叫韓信的淮陰人聰慧過人。韓信命他率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項羽向彭城的退路,項羽軍隊一路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
漢軍的“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夜里,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更加想念家鄉。項羽自知大勢已去,悲從中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終逃到烏江邊自刎而死。
俯瞰九里山
徐州九里山,這座東西長九里的山脈,是冷兵器時代天然的好戰場。《江蘇文庫·研究編》之《江蘇地方文化史·徐州卷》中記載,相傳項羽就是在這里中了十面埋伏之計,被包圍在九里山前馬場湖一帶。
盡管垓下之戰主戰場不在徐州,但九里山作為楚漢相爭的重要節點,被賦予了這一典故的紀念意義。
九里山不僅是楚漢戰爭的戰場,也是許多王朝更替的見證者。從秦末的劉邦與項羽,到唐代的朱全忠與時溥,再到明代的朱棣、朱允炆,這里都留下了他們爭霸天下的痕跡。
走在九里山,不如戴上耳機,聽一曲《十面埋伏》,山谷間,仿佛能感受到四面楚歌的悲鳴。摘下耳機,滿眼碧綠,鳥語花香,山巒環抱,這一刻的寧靜格外珍貴。
非遺美食
霸王別姬
雉羹、羊方藏魚、麋角雞、“霸王別姬”(甲魚燉雞)、龍門魚、樂天鴨子、油淋魚鱗雞、回贈肉、獨占鰲頭、地鍋雞……徐州的美食,真讓人哈喇子直流。
徐州的深厚歷史,孕育出了別具一格的美食文化。徐州名菜“霸王別姬”乍一聽還真有點摸不著頭腦,這菜可有來頭。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本意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實際上這道菜是徐州老百姓為紀念楚霸王項羽和絕代佳人虞姬而創制的。
徐州傳統非遺名菜霸王別姬
據說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徐州上演《霸王別姬》時,轟動全城。演出結束后,東道主設宴餞行,席中有一道菜:一個白瓷盆內幾只鱉漂浮在湯上,四爪張開,盆底是塊雞肉,用筷子一撥,鱉的甲、殼、肉即行分離,食之其味似雞似蛙;雞塊也酥軟如豆腐,入口即化。
梅蘭芳嘗后贊賞不已。鱉與別,雞與姬,都是諧音,鱉雞就是“別姬”,配合得如此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大張烙饃村師傅端出剛出爐的徐州非遺名菜“霸王別姬”
項羽對虞姬的深情厚意,無疑是他性格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面。來徐州一定要品一品這道獨特的“霸王別姬”。
徐州北門
五省通衢
大家都聽過“五省通衢”這個詞,它是對運河城市徐州的贊譽。那憑啥徐州是五省通衢?《江蘇地方文化史·徐州卷》為這個說法蓋棺定論。
該書主編趙明奇介紹,“通衢”本指四通八達的道路,這里形容徐州在特定歷史時期交通發達,交流便捷。“五省”是指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南河總督黎世序倡建徐州黃河牌樓時的直隸、山東、江蘇、安徽、浙江運河沿線五省。
此前,學界對徐州“五省通衢”這個概念有爭議。而事實上長江流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皆溯運河而上,徐州連接九省也不止。如果再從《禹貢》故道、汴泗交流和各時代水陸聯運細算,徐州幾乎通達天下。
如今,運河之上,風景美好。“淮海第一關”、黃樓、子房山,都是好逛好看的景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自幼生活在徐州的詩人白居易見證了徐州的運河勝景。
在徐州慶云橋東的黃河故道南邊,聳立著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牌樓正中橫匾北面書“大河前橫”,南面書“五省通衢”。如果到這里來玩,記得抬頭看看,專屬你的小眾打卡點。
轅門射戟
風云變幻
孺子可教
四面楚歌
四沖六達
關于徐州的成語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藏在徐州里的成語,評論區留言分享給文脈君吧!
常州、無錫、蘇州、揚州、淮安……下一站“文脈里的江蘇·讀城”想去哪?歡迎讀者踴躍評論、點贊,下一期或許就是你的家鄉~
文 |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宋經緯 鄭陽
圖 視頻 |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鄭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