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牌樓老年食堂自2014年開辦至今已經整整走過了11年。雖然老年食堂也換過承包人,但是全體員工始終秉持微利、衛生、優質服務的初心。在菜品提供上做到新鮮、多樣、美味、少鹽少油、有營養……”近日,市民政局收到了一封來自上城區西牌樓社區老人寫來的感謝信,這位老人是西牌樓老年食堂發展的見證者,也是杭州老年食堂從開辦到繁榮的見證者。
如今,杭州的老年食堂已然成為城鄉老人解決吃飯難題的好去處,在日前召開的的杭州市老年助餐新政新聞發布會中,提出要進一步推動杭州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市場化運營、可持續發展,同時靈活多樣解決農村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推進老年助餐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各地老年食堂也解鎖了更多新“玩法”,和小編一起去看看~
“全齡友好、普惠優享”
從四個方面推動城市助餐服務
近年來,杭州市大力推動城市社區老年食堂轉型升級,在重點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兼顧全齡段社區居民就餐的便利性、多樣性,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民生食堂品牌,推動助餐服務“全齡友好、普惠優享”。目前,全市800余家城市社區老年食堂中,已有80%轉型升級為社區食堂。
社區食堂開在哪?
杭州按需求“劃重點”
按照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標準,統籌規劃社區食堂助餐網點設施布局,充分考慮區域人口數量、區域特征、消費需求等因素,重點在老年人口集中、新市民和青年群體需求量較大的區域增加布點。如拱墅區制定社區食堂發展規劃,按照“食堂800-1000米、助餐點500米”的服務半徑,通過食堂、助餐點、陽光餐桌三種類型推進食堂(助餐點)建設,打造“大運河社區食堂”矩陣,基本實現“10分鐘助餐圈”全覆蓋,讓群眾“在家門口吃上熱乎飯”。
鼓勵多樣化運營機制
讓社區食堂運營更持久
鼓勵社區食堂連鎖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助餐服務,以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綜合打包的形式,探索整體經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運作機制。如拱墅區潮鳴街道依托“中央廚房+點位自選”運營模式,創新社區食堂連鎖模式,將轄區4家相對集中的社區食堂一體化運營,降低綜合運營成本;西湖區翠苑一區社區探索“物業+食堂”的一體化運營模式,通過崗位融合使用、面向社會開放、承接企業團餐等多種方式,形成良好市場化運作機制。
兼顧不同群體用餐需求
讓全齡共享美味“食”光
鼓勵社區食堂采取優化就餐時間、劃定就餐區域、提供差異菜品、實行差異收費等措施,滿足青老群體不同的用餐需求。如上城區清波街道勞動路社區幸福·鄰里食堂面向18-35周歲年輕人推出9.9元“青年專屬”套餐;凱旋街道“小巢里”社區食堂早中晚三餐都供應面條、餛飩,中晚餐提供自助式快餐,夜宵時間上新燒烤、小龍蝦等菜品,并將打烊時間延遲到凌晨2點,受到老年人和年輕人的“雙重認可”。
可以堂食,也可以外賣
社區助餐探索多元“玩法”
支持社區食堂與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公司和其他市場化物流公司建立網絡送餐服務,提升社區食堂服務面積、銷售數量。如西湖區邀請樓外樓、伊家鮮等10余家知名餐飲企業開展“名廚進食堂”活動,并與“餓了么”合作,試點開展“助老社區俠”行動,助力社區食堂上線外賣平臺,以專業騎手為老人送餐,保證老年助餐服務不間斷,其中該區西溪街道2家社區食堂月均銷售額增加1000余單。
慈善助力、鄰里守望
推動農村助餐服務提質擴面
近年來,我市注重發揮“銀齡行動”、慈善助力、鄰里守望等載體的作用,鼓勵多方主體共同參與、融合發展,探索農村老年助餐新路徑,積極構建縣域統籌、布局合理、共建共享、鄉情濃厚的農村老年助餐服務體系。目前,全市農村地區共建有老年食堂1500余家。
移動助餐
解鎖山區養老新體驗
根據農村地區地域廣闊、人口分散的特點,積極發展“移動式”老年送餐服務。通過設置具有中轉功能的“配送點”,依托和動員農村為老服務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到家服務。如桐廬縣橫村鎮鳳聯村,創新使用無人機,將熱騰騰的餐食送至半山腰的獨居老人手中。有效壓縮配送時間,解鎖山區養老新體驗。
多方力量參與農村助餐
讓助餐服務“轉起來”
形成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牽頭、村老年協會監督、鄰里互助、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多樣化助餐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慈善組織、愛心企業、鄉賢等社會公益慈善力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動員黨員、村干部、志愿者開展幫廚和送餐等志愿活動。如蕭山區組織400余名志愿者分成多個班組、輪班上崗,參與幫廚、送餐等志愿服務,并建立就餐老人家屬微信群,及時溝通反饋就餐情況。
農村助餐不斷進階
多功能服務正在“上新”
結合鄉村振興、未來鄉村建設等契機,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示范效應突出的農村老年助餐服務品牌。鼓勵老年食堂與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文化禮堂、共富工坊等集成建設,由單一的“吃飯”向多功能、綜合性服務轉變,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文化娛樂、護理康復等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如建德市推出“幸福方桌”擴面提質行動,將老年人吃飯的“愛心助餐桌”向掌握民情、密切干群關系的“走親連心桌”,向熱愛家鄉、共樹發展理念的“和美鄉風桌”,向惠利于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共同富裕桌”不斷進階,由單一的“吃飯”向多功能、綜合性服務轉變。
來源:杭州民政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