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云上膠州”
在膠州市膠萊街道沖角埠村,有一位名叫楊秀花的普通村民,用二十載的光陰,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故事。她以柔弱之軀,扛起家庭重擔,用無私的愛與堅定的責任,溫暖了親人,也感動了鄉鄰。
命運突變,柔弱雙肩挑重擔
2003年,命運的陰霾悄然籠罩了楊秀花一家,她的父親突發中風,生活瞬間陷入困境。彼時,兄弟姐妹皆在外地,照顧父親的重任便如千鈞巨石,沉甸甸地落在了楊秀花一人肩頭。為了能時刻陪伴在父親身邊,她毅然從沖角埠村搬到父親所在的南王珠村,還開了一家化肥門店,一邊維持生計,一邊侍奉雙親。
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尚未完全照亮村莊,楊秀花便已起身,為年邁的父母準備早餐。面對體重近兩百斤的父親,瘦弱的她每次將父親從床上扶起、挪至輪椅,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但她從未有過一絲抱怨,洗臉、注射針劑、喂飯、吃藥、收拾家務......一系列繁瑣的日常事務,她都做得有條不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風雨相伴,二十年孝心未改
時光匆匆,2017年,父親的中風病情再度加重,全身癱瘓在床,吃喝拉撒皆需他人照料,且又患有糖尿病,飲食挑剔。楊秀花卻沒有絲毫退縮,她變著花樣為父親準備飯菜,無論寒暑,堅持為父親泡腳、擦洗身體。父親便秘時,她不嫌臟累,耐心地為父親使用開塞露;父親患上老年癡呆癥后,情緒多變,時常無端發脾氣,她也總是默默忍受,用包容與愛給予父親無盡的關懷。
禍不單行,2021年,母親又因胃癌晚期臥床不起。兩位癱瘓老人,讓楊秀花的生活愈發艱難,但她與姐妹攜手,咬牙堅持,精心照料。為了讓母親在最后的時光里過得舒心,她想盡辦法做母親愛吃的飯菜,陪母親聊天解悶,直至母親安然離世。她常說:“父母恩情似海深,孝敬父母,天經地義。”這份質樸的信念,支撐著她走過無數個艱難的日夜。
愛無止境,溫暖傳遞千萬家
楊秀花的善良與愛心,就像春日暖陽,不僅溫暖了自己的小家,還照亮了周圍的每一個人。她的小叔是聾啞人,無兒無女,獨自生活在養老院。小叔有事時,養老院第一個聯系的就是楊秀花。她也總是不辭辛勞,隔三岔五就去探望小叔,帶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還有各種日用品。小叔患有肺結核、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每次住院,楊秀花都跑前跑后,幫忙辦理住院手續,每日準時送飯、悉心照顧。小叔去世后,按照農村的送葬傳統,她以義女的身份,為小叔操辦后事,送小叔最后一程。
她的愛心還延伸到了鄰里之間。當得知隔壁村的王大爺和自己的父親患了同樣的病,楊秀花二話不說,主動登門拜訪。她坐在王大爺家的炕頭,耐心地向王大爺的子女傳授照顧老人的技巧和經驗,從飲食搭配到日常護理,無一遺漏。看到王大爺家經濟困難,她在臨走時,毫不猶豫地從口袋里掏出自己辛苦干農活掙來的500元錢,塞到王大爺兒子的手中。王大爺的兒子眼眶泛紅,淚水奪眶而出,而楊秀花卻說“我雖然家境也不富裕,但這是我前些日子幫人家干農活賺的500元錢,我能幫就幫一把,你拿著這些錢給您父親買點營養品補一補”。
楊秀花,這位扎根鄉土的平凡農村婦女,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將人間至情鐫刻在歲月長河之中。在家庭中,她是無可替代的頂梁柱,以柔弱身軀為雙親撐起安穩天地;在社會里,她是孝道傳承的標桿,用點滴善舉詮釋著人性至善。她不僅守護了自己的家庭,更成為了和諧社會的生動注腳,激勵著無數人在傳承美德、踐行大愛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膠州融媒報道
編輯:張文彬
責任編輯:孫海
重要提醒
鑒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粉絲需經常留言和點亮“在看”“點贊”,才能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所以,請將“云上膠州”加為星標并點亮頁面下端的“在看”“點贊”,確保每天收到最新鮮、最重要的膠州資訊。
新聞線索、廣告合作:
0532-82201860
別忘了點亮和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