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間,《詩酒中國心》的先導片在浙江衛視播出。先導片播放完畢之后,節目用字幕方式告知觀眾,首期正片內容,在4月27日每周日21:10播出。基于先導片內容來看,這檔文化節目應該是多位學者、演員齊聚紹興,一邊喝黃酒,一邊聊中國詩歌與黃酒的關系問題。這樣的文化節目,顯然非常值得關注一下。
黃酒與中國詩歌,是一個看似大眾,實則小眾的文化內容。通過一檔文化聊天類的節目進行展現,顯然是有觀看價值和大眾傳播價值的。在先導片當中,文化學者大冰和王巍教授在紹興的河道上匯合,兩人一起參觀了紹興的博物館,并且奔赴酒館,開啟了文化暢談之旅。這樣的學者齊聚,文化聊天類的節目,顯然是受眾群體明確的——指向了真正有文化品位的觀眾。
而這檔節目優秀與否的關鍵點在于,是否可以在“黃酒與中國詩歌”這個小眾話題當中,聊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出來,并且呈現出自己的大眾文化屬性出來。其實,很多文化類的節目,都是在小眾話題當中找尋出真正的大眾文化生態內容,并且讓自己的小眾內容形成大眾傳播價值。
要實現這種文化傳播效果,關鍵角色,并非是節目組,而是可以形成原創觀點的文化嘉賓們。比如,江蘇衛視的文化節目《我在島嶼讀書》,便是余華、蘇童等學者,把自己的讀書所得,以個人心得的方式分享給大眾。這幾位學者,總是有語出驚人的內容。這些內容,觀眾們深入咀嚼之后,會形成很好的味道感。
再比如,東方衛視的文化節目《斯文江南》,之所以讓很多文化學識層次非常高的觀眾們追起來上癮,實在是因為,在這檔文化節目當中,黃曉丹老師總是能夠發出讓大家醍醐灌頂的觀點看法出來。對于江南學者、江南文化的解讀,黃曉丹老師這邊,不僅是觀點新穎,而且是立論清晰,論述明確,讓觀眾們心服口服。
學者們的水平,決定了文化節目的水平。所以,浙江衛視的《詩酒中國心》最終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依舊是專家學者們。詩與酒,在中國文化當中,似乎屬于大眾內容。但是,黃酒文化和中國詩歌的關系,則是有了更為固定的所指。這就需要專家學者們來抽絲剝繭了。甚至于需要在資料羅列的同時,真正拿出自己的看法來才行。
這個內容,難的不是資料的整理收集,而是在汗牛充棟的資料內容當中,專家學者們如何形成立論,形成自己的架得住推敲的觀點。東方衛視《斯文江南》當中,黃曉丹老師便是這樣的“神奇存在”模式。有她在,真的是總能把一段文化內容,一位文化名家說清楚,講明白。顯然,要實現DS能做的,專家學者們就留給DS去做,DS做不來的,才是專家學者們要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節目方面,江浙滬三臺走在了全國衛視的前列。這三家衛視,都有自己的王牌文化節目。而在中國人的傳統印象當中,也是中國文化,大半都在江南。江浙滬三臺,恰好是江南所在地。做文化節目,江浙滬三臺有真正的地域先機、文化先機。《詩酒中國心》27號首播,質量如何,咱們看完了,繼續聊。(文/馬慶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