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小碗非著名專業吃貨「鄭鄭」。
昨天是春天最后一個節氣——谷雨。
谷雨到來,意味著春季結束,炎熱夏天即將到來。
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后氣溫回升速度加快,雨量增多,晝夜溫差大,容易給人帶來不適,體質弱的孩子大人都容易生病。
谷雨時節,正是為安然度夏打好基礎的時候,谷雨養生的關鍵點就在于:
祛濕熱、防春火、避過敏!
注意這三大點,才能順應節氣養好身體,阻止疾病入侵,方能安然入夏。
01
谷雨不祛濕
濕氣纏身百病生
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降雨增多,空氣濕度加大,人體濕氣不易排出。如果不注重祛濕,濕氣積攢在體內,就容易生病。
如老年人就容易出現關節疼痛、腰背疼痛,兒童則表現為扁桃體腫痛、支氣管炎,咳嗽等癥狀。
所以谷雨后降雨增多,一定要注意祛濕熱。
谷雨食療袪濕氣:
袪濕還是首選食療,有很多具有祛濕效果的食物,我們可以適當多吃。
如薏仁、山藥、赤小豆、芡實、陳皮、白扁豆、荷葉、冬瓜、白蘿卜、藕、海帶、竹筍、鯽魚就具有很好的去除濕氣的效果。
谷雨運動袪濕氣:
谷雨降雨空氣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除了祛濕食材,運動也是很好的祛濕方式。
去山林之中爬山,不僅愉悅心情,還能增加新陳代謝,使氣血通暢,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02
谷雨后易上火
記住三招抑“春火”
1.“春捂”定要有講究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那么春季到底該不該“捂”?穿多少才算“捂”?
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即超過15℃就要減衣,再捂下去就易「誘發火熱內生」。
因為春季肝氣旺盛,若藏陽氣過多,就容易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以及頭痛暈眩、目赤眼花等疾患,甚至產生口氣和長青春痘,這就是所謂的“春火”。
2.心情舒暢降肝火
我們經常說動了肝火,抑春火說的就是防止肝上火。盡量把不良情緒調節好,切忌遇事急躁,妄動肝火。
3.飲食清淡少不了
我們一直在說飲食要清淡,因為現在人口味都偏重,特別是在谷雨時節。我們要遵守的飲食原則就是:少酸多甘,忌辛辣。
這里介紹清代名醫吳鞠通所創的一道“谷雨養生湯”:
食材:鴨梨半個、荸薺5個,藕30g(或用甘蔗50g),麥冬15g,鮮蘆根15g
具體做法:將所有食材去皮洗凈后,放入鍋中,加1000ml煎煮30分鐘,最后加冰糖調味即可。
03
又到飛絮季,
過敏不可不防!
春天是花絮漫天飛舞的季節,也是各種過敏癥狀高發的季節。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到野外走走,強身健體。但是對于過敏體質的人而言,谷雨前后花粉、柳絮較多,容易發病。
飛絮攜帶病毒、細菌、花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或吸入柳絮后,易引起流鼻涕、打噴嚏、呼吸急促等癥狀,為避免花絮過敏,2大建議要做好。
避過敏一:冷水搓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清洗鼻孔,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揉搓鼻翼,也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
避過敏二:外出時戴口罩,必要時戴紗巾
過敏人群要避免飛絮高峰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門,選擇純棉或輕薄材質的的口罩,在花絮嚴重的地方,還可以佩戴紗巾進行防護。
04
飲食記住四個字
健脾養胃
谷雨是春夏交界的節氣,每個交界節氣都歸屬于脾,谷雨前后15天,脾處于旺盛時期。這時候,是調養脾胃的關鍵時期。
脾胃調養好了,身體營養吸收能力會提升,人體免疫力也會增強,因此這時正是補脾胃的大好時機。
藥膳健脾胃,3粥+1茶:
山藥玉米粥:山藥80g、玉米50g、大米150g熬煮。
赤豆米仁粥:赤豆50g、薏苡100g、大米100g熬煮。
玉米須大棗黑豆粥:玉米須100g、芡實50g、大棗50g、黑豆60g、大米100g熬煮。
健脾疏肝清熱茶:黃芪、枸杞、菊花泡茶沖飲。
寫在后面:
養生好時節,抓住谷雨的小尾巴。
谷雨已至,春將逝,一場谷雨帶來了新的季節,我們也要順天時養好身子,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季節。
最后也別忘了給我們點個“在看”和“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