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觀止——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故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大夢觀止”關注,我們將為你提供更多有溫度、有意思的內容。
在方寸之地與裂痕共舞
作者:大夢君
編輯:大夢君
我們總是渴望著愛與被愛,也總在不停的追問,愛是什么?
有的人幸運,年紀輕輕就遇到了自己的“真愛”,于是期望天長地久;
有的人不幸,半生都沒明白什么是愛,更不要說遇見。
愛是什么,愛是一種造神的運動,而神卻不住在人間。
01
愛的年輪
關于愛,畢嘯南在《一生何求》中是這樣寫的:
二十幾歲的愛,是轟轟烈烈,不管不顧的,是常常把生生死死掛在嘴邊的,是心失了全部的血,結成一道道疤,往后再把這些傷疤活活撕開也都無怨無悔的。
三十幾歲的愛,卻是瞻前顧后,如履薄冰的。
人活了那么些年,心上全是被歲月扎下的針眼,都是懂得疼的。
生怕多了一句,或少了一步,傷了對方,更怕傷著自己。三十幾歲的愛,戲是往小處演,日子也是往小處過的。
什么是天長地久,過好了眼前就是長長久久。
年輕時的愛是理想化的,是浪漫的.
此時的愛情如同烈火,帶著自我獻祭般的沖動,甘愿承受劇烈的情感消耗,甚至享受撕裂傷疤的痛苦。
而人到中年,三十好幾,這個時候的愛是瞻前顧后的,如履薄冰的。
此時的情感褪去壯烈,轉而強調對彼此脆弱性的共情。
既害怕傷害對方,更害怕重蹈覆轍傷及自身,成年人情感是理性與感性的微妙平衡。
02
偶然生根,倔強成樹
你若問我愛到底是什么,抱歉我也沒法給你準確的答案。它就像“命運”一樣,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
就像《一生何求》封面上的那顆野桃樹,畢嘯南說:
它本是一顆棄果,因一只鴉鵲銜到一處泥土肥沃的院子里得以生長,又憑著生命的本能與無限努力,長成了一棵開花結果的樹。
母親的一念之仁是它的運氣,它運起了,卻不知止,不知萬物的命格都已早早注定。
它如果窺得“天道”,不去無節制地生長,或許也不至于最后一朝命殞、悲情落幕。
但有時我又想,那棵野桃樹,或許并不后悔它的選擇,它雖是一顆野果,卻并不甘心輩子困于一隅。
那么它若是一棵結滿了肥大鮮美的果子的樹呢?命運是否便會就此不同?
人如此樹,我們又何嘗不是命運隨手丟下的種子。
因父母的養育得以生長,借時代的春風舒展枝葉。有人生在雕花瓷盆里受著甘露滋養,有人扎根在斷壁殘垣間咀嚼風霜。
我們總以為努力能鑿穿命運的巖層,像那棵野桃樹般拼了命地抽枝。
在逼仄的巷道里踮腳觸碰陽光,在鋼筋森林中倔強地開出一朵緋紅,把根系扎進每一寸能汲取養分的土壤。
可命運的羅網早被星子釘在天穹之上。那些觸碰到云端的枝條終會迎來利斧,那些探出墻外的根系注定要被斬斷。
若我們早早學會在方寸之間蜷縮,像盆景般長出規矩的弧度,或許能在窗臺前安穩終老。
所謂逆天改命,或許是:人活著,就要在不可能里相信一點可能。
03
在羅網下做一粒開花的種子
愛如野桃,生來便帶著被命運拋擲的偶然。有人于溫室中靜候花期,有人于斷垣間與風霜角力。
年輕時,我們以熱血澆灌誓言,將心口的疤視為勛章;
中年時,卻在方寸之地學會了與裂痕共舞,以沉默丈量溫柔的邊界。
或許命運早已寫就結局,如那棵觸云的枝終遇利斧,探墻的根難逃斬斷。
但《一生何求》告訴我們:真正的“逆天改命”,并非掙脫羅網,而是在羅網之下,仍敢做一粒不甘蜷縮的種子。
哪怕生在逼仄的縫隙,也要用根系攥緊每一粒泥土,用緋紅的花瓣親吻每一縷漏下的光。
畢竟,人間沒有神,但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像個信徒:
信愛如信春風過境,信命如信野桃落籽。
即便此生注定成不了參天巨木,至少能活成一棵認真開過花的樹。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
識別二維碼,關注大夢
重要提示
微信公眾號最新改版,如沒有星標的賬號,很容易錯過公眾號的推送。兩步加星標的方法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