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辦“2025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系列報告海外發布會”。本次會議共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60》《中國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2025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等三份英文研究報告。這是中國石化第三次在沙特舉辦海外發布盛會,為進一步凝聚能源轉型共識、增進學術交流、推進業務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
《世界能源展望2060》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海外發布的世界能源中長期展望報告。報告創新研究方法,更好地進行近期預測和中長期展望。根據報告,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將于2045年前達到峰值267.1億噸標煤,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上升至2060年的51.8%,能源消費增速逐步放緩,到2060年為252.5億噸標準煤,屆時油氣共計占比為35.7%。預計石油消費于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46.6億噸,雖然消費重心逐步從交通領域轉向工業原料領域,但在交通領域,2060年石油仍以40%左右占比保持第一交通能源地位。非化石能源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氫、CCUS、新型儲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補充和保障,氫氣消費于2060年超過3.4億噸,全球氫氣消費中的能源用途占比將從2023年的2%左右大幅增至2060年的近50%;CCUS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2030、2060年,全球CCUS的二氧化碳捕集量將分別達到1.1億、47億噸。
《中國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是繼去年中國石化首次在海外發布中國能源中長期展望報告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報告顯示,在“強慣性”和“新動能”共同作用下,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在2030年后進入平臺期,峰值規模68-71億噸標煤,其中,石油消費總量雖然受到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但在化工用油增長的支撐下,預計將于2027年前達峰,峰值上限不超過8億噸;受工業領域氣代煤、燃氣發電和LNG重卡等影響,天然氣消費重回中高速增長,預計“十五五”再增1100多億立方米,2035-2040年進入平臺期。非化石能源方面,其正在成為我國能源增量主體,遠期將成為能源供應主體,預計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將超過化石能源發電量、增至8.4萬億千瓦時,“十五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增至27%,終端能源消費轉型逐漸由電能替代為主向電、氫、氨等多元清潔替代轉變。在此背景下,我國能源消費與碳排放正在“分化”,預計能源活動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當前的106.6億噸增至峰值108億~112億噸,確保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此外,中國石化還持續發布了能源化工產業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經濟面臨增長動能放緩和不確定性增加的雙重挑戰,全球GDP增速預計仍將保持3.2%。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內生動力逐步增強,預計2025年GDP增速為5.0%左右。中國能源供需結構將更“綠”、韌性更強,天然氣與非化石能源供需增速遠超傳統能源。中國煉油規模增長接近尾聲,2025年煉油產能大體達到9.6億—9.7億噸/年的峰值水平。中國化工市場運行壓力仍存,烯烴與芳烴產業鏈產能過剩,大宗化工品產能持續高位。2025年,創新將成為推動中國能源化工行業科技水平質的飛躍的第一動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依托,助力能源化工行業實現新的高質量發展,邁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據悉,本次發布會由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中東代表處承辦。中國駐沙特大使館經濟商務公使銜參贊賀松出席發布會并致辭,來自沙特能源部、投資部,沙特阿美公司、沙比克公司,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法赫德國王石油大學,沙特國家通訊社、《半島報》、沙特新聞電視臺等當地政府部門、能源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中東主流媒體,以及沙特中資企業協會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等中國駐中東新聞媒體代表共70余人出席發布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