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公主,樹下國王,這是外界對英國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戲稱,但這對她卻是一生都不想提及的傷痛。
但關于這件事的鋪墊,大概從喬治六世登基時便已經注定了:他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享受溫馨、安逸的親王生活還問題不大,成為國王就真的難為他了。
這其實也是女王及母親一直的心結,她從心底里與母親一樣,是不希望自己的父親成為國王,從而承擔繁重國務的。
奈何大不列顛帝國不能無主,愛德華八世要美人不要江山,瑪麗太后才不得不強迫自己口吃的兒子負重上位。
回首喬治六世最后的三年,真的非常糟糕。1949年,他被診斷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這讓他走路都不利落了。
喬治六世這個毛病與他長期大量吸煙有關,想一想后來他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似乎也與這個問題脫不開關系。
但喬治六世沒辦法真正戒煙,所以病在治療,而改變卻一直不盡如人意。至1950年,他的肺也出了問題,還開始伴隨更多的病癥出現。
在那段時間里,女王一家都在心里祈禱著喬治六世可以扛住病魔的打擊。可一切都無濟于事,1951年,他又被查出了肺部炎癥,甚至為此切除了左肺。
這件事讓喬治六世深刻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他開始把握一切時間為自己的女兒鋪路,傳授治國之道,批覽文件,出國訪問,幾乎都落到了24歲的長公主身上。
1952年,喬治六世的身體已經非常糟糕,原定于2月的肯尼亞訪問不得不由女兒代替完成。雖然女兒身邊有丈夫菲利普親王陪同,可他依舊不放心。
或許說,當時喬治六世是非常不舍的,他對自己的身體很是清楚,每一次與女兒的別離都有可能是永別。
所以,喬治六世拒絕醫生的建議,執意要去希斯羅機場為女兒送行。站在寒風中的他虛弱無比,女王看著父親的樣子,幾乎落淚。
而王室秘書后來這樣形容當時的場景:
“當伊麗莎白公主和菲利普離開倫敦前往肯尼亞時,國王目不轉睛地看著飛機起飛,盡管國王盡力表現出了平時該有的風范與平靜的表情,但是喬治六世顫顫巍巍地和女兒揮手告別的樣子深深地印在了眾人的腦海里。”
果然,女王到達肯尼亞的第六天,喬治六世的人生結束了。
他當時住在桑德漢姆莊園,晚上睡覺時在夢里再也沒有醒來,才56歲的他就這樣離去了。
而這個時候,女王還沒有收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正與菲利普親王一起興致勃勃地參觀當地的樹上賓館。
是菲利普親王第一個接到消息,并在兩個人單獨相處時,他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妻子。
女王當時的反應相當麻木,英國的記者曾經這樣說:
“似乎她有些反應遲鈍,她沒有流露出悲傷的表情。”
怎么可能呢?對于父親的去世,女王想要不傷心是不可能的,只是她早有心理準備,所以會將自己的形象保持到最完美狀態。
女王的秘書曾經說過:女王其實早就接受了這樣的命運,她不會讓人抓拍到自己流淚的樣子,所以攝影師不會記錄她流淚的時刻。
從樹上賓館下來,伊麗莎白公主變成了伊麗莎白二世,她穿起隨身攜帶的黑色喪服,結束所有訪問迅速回國。
出訪時還是公主,歸來已經是女王,這樣的變化并不值得人興奮,因為它是一個父女永別的悲傷故事,也是女王一生不愿提及的往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