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回響·共筑幸福安康
青山如黛
滿目蔥蘢
四月的秦巴山區春意盎然
安康112萬畝富硒茶園
春茶吐新 茶香四溢
忙碌的茶農
熱鬧的茶葉加工
是這個春天安康最美的風景
五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考察調研,作出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科學論斷,并鼓勵鄉親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如今,安康越來越多的人“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富硒茶產業已成為安康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4月21日,959《交通有話說——民生會客廳》“溫暖的回響·共筑幸福安康”故事會——茶農的幸福時光系列訪談,特邀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任巖、紫陽縣茶業發展中心技術服務股股長邱紅英、平利縣蔣家坪村黨支部副書記陳迪貴、安康市漢濱區星廬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劉小琴、平利縣富硒堂茶業有限公司王秀梅與大家分享他們與茶的故事,一起感受五年來安康人“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變化。
做客直播間合影
Q
5年來蔣家坪茶山有了哪些新變化?大家的生活都有了哪些改變?
陳迪貴:這五年,蔣家坪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陳迪貴
一是產業發展的質量越來越高。過去茶園面積只有一千多畝,如今通過新建和改造老茶園,總面積已達2750畝,真正實現了“人均兩畝茶”。我們建成了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引進了全縣最先進的加工設備,規范了加工工藝,現通過茶葉產業能帶動周邊一百多戶,戶均增收超過5000元。
二是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我們上山的兩條通村路進行了加寬硬化、沿線的民居按徽派風格進行了改造,新建的全縣一流的黨群服務中心,茶山提水灌溉項目投入使用,確保旱澇保豐收,景區內的停車場,旅游公廁,茶山觀光步道、省級水保示范園一、二、三期項目建設、以及茶山提水灌溉等項目都已經投入使用。可以說,我們村從以前的脫貧村變成了現在的“網紅”景區。
三是發展前景越來越好了。這幾年先后榮獲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美麗休閑鄉村,2023年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Q
近年來,蔣家坪村是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
陳迪貴:充分發揮護林員、護河員職能開展巡守,森林覆蓋率達到86.6%。我們的茶園全部施用有機肥,拒絕農藥化肥是名副其實的生態茶園。我們把茶園變景區,茶山變課堂。我們建成水土保持示范園,發展研學旅游,孩子們在這里學采茶、做茶藝;千畝茶園不光掙錢,還成了水土保持的“綠屏障”。
鄉親們觀念大轉變,現在對生活垃圾進行了分類,垃圾定期清運進行集中處理,也建成污水處理站,對污水統一處理。現在村民都能自發地保護生態環境,也不濫砍濫伐,現在守著茶山就能致富,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開農家樂、做電商直播了。綠水青山不僅留住了鄉愁,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Q
近年來,隨著安康茶產業興起,不少年輕人選擇回鄉(來安)創業種茶、制茶,助力鄉村振興。兩位當時是什么樣的原因與茶結緣,為什么會選擇回鄉(來安)創業?
王秀梅:我從小跟著父母采茶,茶山承載著家鄉的記憶。上大學時,發現外地茶商低價收購家鄉優質鮮葉,貼上品牌高價賣出,心里很不是滋味。恰逢縣里出臺茶產業相關扶持政策,我果斷辭職開始創業,從改良古法制茶工藝開始,帶動鄉親們成立合作社,并且開始做電商幫鄉親們賣茶,現在我們母子品牌同步使用,同時優化和創新茶葉制作工藝,與科研機構共同開發適口性更強、價格更親民、老百姓更容易參與的產業茶,現在的茶,不僅是生計,更是我們的文化自信,也是我們創業圓夢的平臺。
王秀梅
劉小琴: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場茶博會,突然被一聲清亮的招呼留住腳步,一位熱情的安康姑娘招呼我:“姐姐,嘗嘗我們安康大山里的茶!” 我接過那杯茶,當茶湯滑入口中的瞬間,口感鮮爽,回甘似蜜,得知是富硒茶,產自陜西安康。帶著那杯茶帶給我的悸動,不遠千里來到安康創業,想讓更多人在茶香里,遇見生命的本真滋味。
劉小琴
Q
聽說為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兩位各自蹚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產業助農新模式,具體成果有哪些?
王秀梅:公司結合自身實際,主動融入“數字經濟+茶葉發展”產業鏈,聚焦網絡營銷、直播帶貨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探索走出了一條“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聯農惠企相輔相成”的現代化助農路徑。
一是擴基地、建工廠、聚產能,打造特色地域品牌。
二是依托平利縣數字經濟產業園,持續打造專業化電商隊伍,拓寬銷售渠道。現已在電商平臺開設店鋪30余個,擁有線下加盟店、直營店20余家,代銷安康各類農副產品100余款。
三是通過“電商+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自建或與村企、種養大戶合作擴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形成生產標準統一、利益共享的“共同體”,整合上下游企業,共享平臺、物流、倉儲資源,持續降本增效。無償培訓孵化本土電商人才,深挖精品農戶、周邊散戶和低收入群眾直播潛能,蓄積流量集群搶占優質客戶,實現“流量”向“銷量”轉化。
四是通過蘇陜協作、央企、國企采購、網絡主播帶貨、渠道供應鏈宣傳等,開發助農產品60余款,幫助大學生就業12人,惠及農民350戶,帶動小微工廠50余家。
劉小琴:我們家這幾年一直沉浸在茶葉的研發領域。現在在白茶的研發上,我們已經做到了兩重突破。一是讓好茶“不用等”。傳統白茶要存一兩年才好喝,但我們把黃金風味期縮短,當年做出來就能喝到醇厚口感。
二是讓茶香“會跨界”。陜西的蘋果聞名全國,我們利用技術已經成功把白茶的香味兒和甜味兒做出了蘋果的香甜味。
Q
這兩年,紫陽縣依托中國農科院茶研所,不斷進行茶葉的“新”加工、“深”加工,具體成效顯著有哪些?
邱紅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科研合作推動茶葉加工技術革新。在茶葉加工工藝改良方面,中茶所專家指導我們引進了先進的機械化、智能化加工設備,推廣了第五代色選機等新技術,實現了茶葉的精準分級和高效加工。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茶葉的加工效率和品質穩定性,還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
邱紅英
二、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取得新突破。與中茶所合作,研發了多種新式茶飲產品,如硒香茶、茶棒茶等。成功開發了具有保健作用的調味茶產品,如和平康吉茶。還開發了茶粉、茶飲料、茶食品等深加工產品,不僅延長了茶葉的采摘期和產業鏈條,還帶動了群眾通過茶園流轉、茶葉采摘、茶廠務工等方式在不同的季節增收。
三、科研平臺建設助力茶產業升級。我們掛牌成立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曾建明專家工作站,實施了紫陽茶樹種源建設項目一期,建成了12個智慧茶園和紫陽富硒茶產業人才孵化調度中心。
四、科研成果轉化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成功發布了《紫陽富硒茶生產技術規程》,填補了紫陽富硒茶生產加工等領域的標準空白,提升了茶園管護水平和茶葉品質。培育了一批茶葉領軍企業,發揮了茶葉協會的作用,依托龍頭茶企組建了產業聯合體,實現了抱團發展、合作共贏。
Q
這些新品種、新技術、新思路,老百姓能接受嗎?遇到哪些困難?紫陽縣是茶產業發展大縣,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邱紅英:紫陽縣在推廣茶葉新品種、新技術、新思路過程中,老百姓接受度較高,但也面臨技術轉化、市場認知等困難。
紫陽縣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茶農”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紫陽縣的經驗做法就是:“五茶并舉”戰略。
茶產業:規范加工工藝,推廣機械化、智能化作業,延伸產品鏈條,形成綠茶、紅茶、白茶、黑茶四大品類及調味茶等40多個品種。
茶文化:推動茶博物館、非遺工坊等項目建設,開發茶文旅融合產品,舉辦“春之茶”開園節等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
茶科技: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和創新平臺,開展良種培育、加工工藝改良等研究,推動產業數字化和產品多元化。
茶市場:拓展西北、中亞等市場,新建營銷專區、專賣店,發展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
茶人才:實施“本土人才培育計劃”,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培訓交流,培養制茶、審評、營銷等技能型人才。
截至目前,紫陽縣茶園面積達26萬畝,茶葉企業441家,2023年茶葉產量突破1.2萬噸,綜合產值60億元。
Q
近年來,我市茶產業種植和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安康富硒茶最近五年來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
任巖:近年來,我市茶產業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截至2025年,全市茶園總面積達112萬畝,年產量達5.8萬噸,綜合產值突破340億元,帶動約60.3萬農戶增收,“安康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也達到47.75億元,居陜西省首位,排全國第二十位。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產業效益越來越大,如名優茶銷售價格和數量都在逐年增加,茶農收益明顯增長,富硒茶產業成為了我市帶農益農的主導產業;鮮葉利用率越來越高,從曾經只注重春茶加工到現在的春夏秋茶生產全方位推進,近年更是研制出“安康果蜜紅”紅茶,使夏秋茶茶葉的綜合利用率得到進一步提升;產品種類越來越多,由傳統的綠茶、紅茶產品,到特定的蘭花香型富硒綠茶、蜜香型紅茶以及茶月餅、茶飲料等精深加工新品種;標準化生產越來越規范,發布了“安康富硒茶”團體標準及地方標準10項,總結出了天然富硒區茶園富硒標準化種植技術要點,持續推進茶產業富硒標準化建設。
Q
為了提升安康富硒茶品牌知名度、讓品牌走得更遠,近年來,市農業部門都做了哪些工作?在茶產業融合方面有哪些特色亮點?
任巖:近年來,安康市農業農村部門為打響“安康富硒茶”這塊金字招牌,在品牌推廣既在央視打廣告,又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茶博會、展銷會,還讓“安康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入駐了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嚴把質量關,從茶園富硒標準化種植到加工全程清潔化生產,確保茶葉硒含量達標,讓茶葉更健康、口感更好。此外,成功舉辦了“國際茶日”、茶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等,既展示了安康富硒茶的硬實力,又傳播了茶文化,還交流了最新的茶葉科技,讓茶產業越來越有“科技范兒”。
在茶旅融合上,漢濱的環瀛湖茶產業帶、紫陽的山地茶園觀光帶、平利的長安生態觀光茶園,個個風景美如畫。全市有15座茶園被評為全國或全省的“美麗茶園”,這些茶園現在不僅是產茶的地方,更成了游客打卡的網紅景點。紫陽和平利的兩條茶旅線路還被評為了國家級精品線路,游客來了不僅能采茶、品茶,還能體驗一把“茶香里的慢生活”。
Q
下一步,在做大做強安康富硒茶產業方面,有哪些發展規劃和目標?
任巖:下一步,安康富硒茶產業要朝著“更高端、更智能、更融合”的方向發力。一是穩住112萬畝面積,打造綠色有機富硒茶,提升畝產值,爭取把綜合產值做到500億;
二是將“安康果蜜紅”做成我市新的紅茶特色品牌,并全市域推廣;
三是拓寬茶產品銷售渠道,出口市場拓展到“一帶一路”更多國家,同時對標年輕人市場開發冷泡茶、茶濃縮液、茶零食等新產品;
四是讓科技賦能茶產業,普及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推廣無人機管護、智能灌溉這些“黑科技”,研究更好硒元素穩定技術;
五是打造產業融合新生態,打造“茶旅康養”綜合體,讓游客來了能采茶、做茶、住茶宿、吃茶餐、學茶藝。
從一片茶葉到一杯香茗
如今的安康富硒茶
不僅是安康的一張區域名片
更是帶動經濟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的“金葉子”
相信在安康300萬兒女的共同努力下
安康富硒茶
定會香飄世界!
請關注安康交通廣播視頻號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中配圖、文字等均來源于網絡,并已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平臺刪除;如未告知,視為版權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記者:向溪
編輯:湯小珊
責編:童慧
終審:張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