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
結合四月天氣升溫、多雨水
適宜蚊蟲生長繁殖的情況,
咸寧疾控提醒大家:
天氣升溫,蚊子開始出沒
需特別警惕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屬于我國乙類法定傳染病。由于會劇烈疼痛,又被稱為“斷骨熱”。
登革熱高發季節為夏秋季,流行季節主要在5~11月,8~10月達到高峰。潛伏期一般為1~14天,多為5~9天。
各年齡人群普遍易感,慢性病患者、老人、嬰幼兒及孕婦等人群,感染后重癥的風險較高。
蚊子種類很多,但不是所有蚊子都能傳播登革熱,傳播登革熱的主要是伊蚊。
伊蚊
一種身上和足部有白紋的蚊子,俗稱“花蚊子”“花腳蚊”。
我國傳播登革熱的
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
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是我國普遍存在的蚊種,主要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
◆室內:傾向于停留在墻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
◆室外:陰暗避風處,如各種缸、罐、樹洞、竹筒的內壁,甚至廢棄輪胎、破碗、爛碟以及工地小坑洼的積水中。
白紋伊蚊主要在室外咬人,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它們叮咬的高峰時段。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更喜歡呆在室內,而且整個白天都會活躍地吸血。
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腳、碗柜背后、臥室床底、墻角、蚊帳等處,懸掛的有汗漬的黑衣服,都是它們喜歡藏身的地方。
伊蚊傳播登革熱的途徑是“病人→伊蚊→其他人”,即伊蚊叮咬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體內大量復制,當它再去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會將病毒傳播給他。
劃重點
伊蚊叮咬傳播
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
登革熱的典型癥狀是
“高熱三痛三紅”+皮疹
高熱:突發高燒,24小時內體溫可達40℃以上,可伴畏寒,一般持續3~7日。
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
三紅:面紅、頸紅、胸紅。
皮疹: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一般在發病3~6天出現,維持3~5天,疹退后無脫屑或色素沉著。
登革熱治療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如果不及時治療,拖成重癥,可因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死亡,致死率超過20%。
但從癥狀上可以看出來,登革熱初期很容易和感冒搞混,所以,盡早識別和治療很重要。
如果出現了以上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積極診斷和治療。
預防登革熱
重要的是防蚊
學會這幾招,將蚊子趕盡殺絕
1
防蚊滅蚊
隔: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
驅: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劑。
避: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上午7-9點和下午4-6點)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裝:家里安裝紗門紗窗和使用蚊帳。
滅:適時使用蚊香、電蚊拍、殺蟲噴霧劑等進行驅蚊。
換:室內種養水生植物、有魚缸等,適時在水缸中放養食蚊魚。登革熱流行期間,室內避免種養水生植物,如需種養建議改為沙石種養。
2
清理積水
封:封蓋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洼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等。
疏: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等。
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蟲的積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園/陽臺/天臺、水池/水養植物、飲水機托盤/花盆底托、竹筒/樹洞/輪胎、建筑工地和綠化帶等積水。
清:各種閑置盆罐、飲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廢棄容器,及時清除丟棄或翻倒過來。
3
藥物
一般成蚊常棲息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比如地下車庫、樓梯的背面、水池下、灌木叢、雨污水井壁等處,居民可使用溴氫菊酯、氯氟氰菊酯等家用殺蚊劑,定期對成蚊棲息場所進行滯留噴灑控制成蚊,成蚊密度高峰時可進行空間噴灑殺滅成蚊。
最后再次提醒:
若您近期有境外或國內登革熱
流行區旅居史,
一旦出現登革熱相關癥狀
請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并將旅居史主動告知醫生,
以便及時診斷治療。
來 源 :中國疾控動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湖南疾控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