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日報社(報業集團)主辦的“主流媒體福州大學城巡禮”活動走進福建農林大學。
主流媒體記者團齊聚福建農林大學金山校區,在沉浸式采訪中實地探訪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基礎林學與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等,了解這所地方農林高校如何創造了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10個學科進入前1%,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在CNS三大國際頂刊發表論文19篇等一系列被國內農林高校同行譽為“福建農林大學現象”的發展奇跡。
溯源:在關懷中勇毅前行 向全國一流邁進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福建農林大學建設發展”專題展廳,主流媒體記者團駐足于珍貴的歷史影像前,詳細了解福建農林大學建設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學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情況。
“學校正把‘建設農林特色鮮明的全國一流大學’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生動現實。”校黨委副書記曾華平在活動中表示。
翻開福建農林大學“雙一流”建設成績單,一組數據令人振奮:學校持續深化“一體兩翼”學科發展戰略,科學制定林學和植物保護兩個一流培優學科群建設方案,形成“1個主干學科+N個支撐學科”多學科協同機制。22個學科進入2024年泰晤士中國學科評級。ESI全球前1%和前1‰學科數分別為10個、2個,均位居全國“雙非”農林院校首位。
探秘: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 深度融合之路
在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主流媒體記者團見證了“以蟲治蟲”的生態防控奇跡。
“我們Bt生物農藥的開發與應用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已占領國內三分之一市場;基于信息素技術的松墨天牛誘劑在全國21省推廣4000多萬畝(1畝≈666.67平方米),有效遏制了松材線蟲病害。”植物保護學院院長侯有明教授向記者展示了重點實驗室的相關成果,同時介紹了學校植物保護一流培優學科群建設情況。
植保學科群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閩臺區域發展為導向,立足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等關鍵領域,聚焦閩臺作物有害生物生態防控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深度融合植物保護、作物學、園藝學、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和生態學等多個一級學科,形成了“作物病害致病機理與控制基礎”“作物害蟲災變機理與生態防控”和“作物免疫與健康生產”三個學科方向。
在基礎林學與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林學院執行院長郭福濤展示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近年來,福建農林大學林學一流培優學科群主要聚焦國家生態文明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強國戰略和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林學、林業工程、生物學、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林經濟管理等多個一級學科,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水平學科隊伍,形成了“森林植物種質創新與高質培育”“森林資源保護與菌草生態治理”和“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與綠色利用”三個學科方向。
“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研究員就是“森林資源保護與菌草生態治理”方向帶頭人。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向記者講述了菌草從“中國方案”到“全球公共產品”的蛻變。這項由福建農林大學發明的技術在全球107個國家應用推廣,被列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重點項目,成為福建省乃至我國農業科技對外援助的一張重要名片,為服務世界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育人: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 厚植“三農”情懷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主流媒體記者團體驗了森林康養、蜂療等特色課程,在親身體驗中了解學校將“知農愛農”情懷融入日常。
“學校的學生社區農林特色鮮明,而且十分貼近師生需求,比如都是森林康養、蜂療、茶藝等‘農林味’十足的學生團隊入駐社區開展服務,我們也都能在滿足個性需求的同時耳濡目染地厚植‘三農’情懷。”社區學生志愿者介紹,近年來,福建農林大學獲評“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A級高校、全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風采展示活動優秀成果,并入選2025年度全國高校示范“一站式”學生社區。
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錨定爭創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目標,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在福建“奮勇爭先、再上臺階”中體現擔當作為,早日建成農林特色鮮明的全國一流大學。
作者:姚興榕 文/圖 通訊員 張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