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東方影都星光島啟幕!前幾天,《流浪地球3》也與青島三續情緣再度啟航。在拍攝《流浪地球2》的時候,郭帆導演就提到,在青島東方影都拍攝現場,有一個隨時待命的“精加工車間”,能落實電影里的每一件道具、每一個細節。在東方影都里實際上有著華語電影的“精加工集群”,匯集了一眾幕后制作的頭部公司,以及各個環節的頂級人才,他們在青島“安家”,這些影視匠人們默默地為中國電影發展添磚加瓦。
《蛟龍行動》里1:1還原“核潛艇”每一個螺絲釘都精心雕琢
作為“流浪地球”系列的制作大本營青島東方影都,是國內科幻大片的首選拍攝地,并形成了磁性效應,吸引著頭部鏈條公司在青島安家,鐘劍偉和他的永譽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入行40年,百余部作品,鐘劍偉是華語電影首屈一指的影視置景道具制作專家,眼下,鐘劍偉老師與團隊已經投入《流浪地球3》的置景工作中。
鐘劍偉在《流浪地球2》時置景現場
今年春節檔電影《蛟龍行動》里,鐘劍偉老師與團隊負責打造了中方“蛟龍號”小潛艇,A國攻擊型小潛艇等制作以及太陽和月亮海底基地的置景。即便是身經百戰,《蛟龍行動》的幕后創作對于鐘劍偉來說也是職業經歷中最大的挑戰,鐘劍偉透露,制作團隊在沒有模型、僅有圖紙的情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從巨大的艇身結構到狹小的內部通道,再到艙室中的每一根電線和每一個螺絲釘,都經過精心雕琢,力求還原現代核潛艇的真實面貌。
平日里,鐘劍偉特別喜歡中國古建筑以及藝術品、老物件,他表示這是邊學習邊積累的過程,“對我的職業生涯有著極大的幫助,做置景、道具是大部分時間都是要考究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是給了我們創作的靈感。我們只有接觸多了,在布景或者制作道具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出工作人員做的對不對、夠不夠好,不足之處可以立馬去改。”
“我第一次來青島是2001年,是拍楊紫瓊主演的《天脈傳奇》,去了八大關、總督府,被老城區的萬國建筑群所吸引。”2017年,鐘劍偉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拍電影《一出好戲》,“之后我們還拍了《超能一家人》和《流浪地球》系列等,我覺得東方影都有著一流的硬件與服務,也在不斷地實踐電影工業化,我們如果扎根在這里,把技術傳承給下一代,是非常好的選擇。”
《封神三部曲》雷震子制作經歷七個階段疤痕、肌肉收縮等反復修改
在東方影都產業園區里的末那眾合工作室是中國影視行業頭部特效企業,曾參與《尋龍訣》《封神三部曲》,集概念設計、電影物理特效、特效化妝等于一體,也是國內高端GK模型上做得最好的團隊之一。2018年6月,工作室主理人四季帶著團隊跟著烏爾善導演來到青島。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四季一下子就愛上了青島,“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青島更適合我們的創作,無論是氣候、環境、生活狀態都是比較放松的,不像北京那么緊張,交通、時間的成本沒那么高,就有更多的時間集中精力去干一些專業上的創作。”于是,他的末那工作室也落戶青島,“我們工作室很多員工都在附近買房了,可以說正式在青島扎根了。”
末那眾合工作室主理人四季
《封神第一部》中的雷震子、墨麒麟、龍須虎、九尾白狐、饕餮等神話形象,以及部分特效化妝、特殊道具、機械制作等內容,末那眾合電影特效工作室的概念藝術家們皆參與其中,正是他們讓那些神話中的形象變得清晰立體、活靈活現。第二部中屹立于殷商鐵騎陣前,魔家四將各持法器,超過12米的身形盡顯其壓迫感與威懾力。導演烏爾善曾提到,魔家四將并非依靠特效制作而成,而是借助特效化妝與MOCO拍攝,全部由真人實拍完成。
拿雷震子的數字生物制作舉例,記者了解到,從最初坐立的肉色身體的嬰兒時期到身體變為青色、紅發初現、開始站立再到長全雙翅,共經歷了七個階段。末那工作室在前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最終選擇參考明代大慧寺的一個雕像,同時又參考了中國傳統的造像藝術,才確定了雷震子的角色設計。關于雷震子的角色設計,主創團隊在其生物質感方面要求極高。在制作過程中,關于雷震子受傷的細節疤痕、肌肉的收縮情況等,導演反復要求修改,力求還原東方的生物角色想象。
《我會好好的》里的仿生機械狗連眼神都是鮮活的
走進希娜魔夫,數控機床、3D打印機、激光雕刻等加工設備一應俱全,儼然一個小型生產車間。作為國內頭部物理特效公司,希娜魔夫主營特效化妝、仿生機械制作、仿真動物制作等。“東方影都集聚科幻類、奇幻類劇組,我們工作室專注于機甲、仿生機械等特殊道具的設計和制作,已為《流浪地球》系列、《獨行月球》《刺殺小說家》《金剛川》《唐探1900》等劇組服務。”希娜魔夫工作室總經理王科告訴記者,工作室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精英團隊,包含多名特效化妝師、設計師、上色師、雕塑師、建模師、道具師、機械設計師等,擁有一套從研發到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時也是萌水獺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研發設計制作文旅表演類機器人的公司。“我們文旅表演類機器人的研發目標是結合ai大語言模型、視覺算法及仿生機械,未來可以在保護動物及文旅內容提升上有所作為。”王科介紹,“我們文旅表演類機器人正在研發的仿生機械大熊貓,未來可以通過ai視覺算法、大語言模型捕捉人臉及行為進行交互。”
希娜魔夫工作室總經理王科
電影《我會好好的》正在熱映,王科和團隊為劇組打造了仿生機械狗,記者看到,仿生狗逼真程度連眼神都是鮮活的。“因為在電影中,有些場景真的狗狗是無法表演出來的,在影片中,狗狗患癌癥去世,現實中無法讓狗演員表演出瀕臨死亡的狀態、表情和細節。我們就制作了仿生機械狗,能夠通過控制,讓其表演出呼吸、面部眉骨、嘴巴的動作。”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