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拉開了北京大學生的電影狂歡季。4月21日,在北京東城區鼓樓旁的時間博物館里,專家學者、電影人、青年學子及媒體代表攜手開啟屬于新時代電影藝術的青春盛宴。
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主題是“要有電影 要有光”。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執行副主任委員肖向榮說:“電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想要表達的是‘讓電影之光照進生活’,鼓勵更多青年人投身于光影世界之中。”
據介紹,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期間將舉辦多場精彩紛呈的比賽及展映活動,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意與技能的良好機會。其中,國際大學生原創影片推選作為大學生電影節的特色活動,將對大學生原創影片優秀作品在全國高校進行巡回展映,激勵青年創作者。青年影人對談環節“青春力量·當下與未來”將邀請本屆大影節優秀入圍作品的青年影人代表們,講述創作故事,展望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
4月21日,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啟動,大學生在展板前合影留念。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攝
此外,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與視頻網站合作,展映“光影青春”34部入選優秀國產影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獲得國際大學生原創影片推選榮譽的部分作品。
今年是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連續四年落地東城,依托“名城+名校”共建勢能,再度開啟“光影共生”探索征程。
肖向榮介紹,東城區與大影節是雙向奔赴,“我們讓中國電影走進社區,打通社區美育最后一公里;而東城區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美育實踐平臺,讓年輕學者走進工作場景去感受實踐,走入社區、百姓家里實現共創,形成了沒有圍墻的校地合作。”
東城區大力發展戲劇生態,重構城市文化空間。今年2月,《東城區進一步促進影視拍攝服務優化的若干措施》正式發布,四大維度20項措施,構筑起影視拍攝保障新架構,以影視服務為工作抓手優化文化發展環境,推動老城與影視的雙向賦能。4月初,東城區發布《東城區加快推進區域劇場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表示,將聯動打造“王府井戲劇谷”,以戲劇基因重塑商業地標,創新打造“隆福寺戲聚場”。
在開幕式上,東城區特別發布了《鏡頭里的東城》東城區影視拍攝推薦線路,從永定門的晨光到隆福寺的夜影,從胡同里的鴿哨到龍潭湖的漣漪,11條路線將串起東城的古今記憶。東城區以此向青年影人發出邀請,用鏡頭捕捉古都新韻,以青春視角續寫東城故事。
“少年影人成長計劃”簽約儀式也在開幕式上同步舉行。該計劃由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攜手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共同發起,將通過優秀作品推選、創作指導、觀影交流等形式,鼓勵中小學生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進一步擴大大學生電影節對青少年群體的輻射范圍,為中國電影大力培養未來的生力軍。
作為中國電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學生電影節都會從大學生們的審美視點出發,推選優秀的國產影片。今年大學生電影節“光影青春”優秀國產影片單元,共征集160余部國產影片,最終遴選出35部“光影青春”優秀入選影片,包括《幸運閣》《您的聲音》《東四十條》等作品。影片將在東城區新影聯金寶影城、東環影城和中國電影資料館進行線下展映,并于大學生“青春之夜”榮譽盛典上揭曉“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等八項榮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