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冬天,我揣著戶口本去公社報名參軍的時候,壓根沒想到這個決定會把我的人生帶向何方。今年我72歲了,從那時起算,我在部隊整整待了四十三年,直到2015年才正式退休。現(xiàn)在拿著17000的退休金,每天在干休所和老戰(zhàn)友下棋喝茶,常有人問我這一路是怎么走過來的。
要說我這輩子,確實像往湖里扔了塊石頭,漣漪蕩得老遠。當年在安徽農(nóng)村,我初中沒念完就跟著大人修鐵路,扛著鐵鍬在工地上跑。后來參軍進了東北的野戰(zhàn)軍,頭三年在黑龍江邊上站崗,棉襖凍得能立起來。那時候連隊吃個新鮮菜都難,我們班長帶我們逮兔子改善伙食的事兒,到現(xiàn)在想起來還鼻子發(fā)酸。
部隊這地方最認實打?qū)嵉谋臼隆N耶斶^農(nóng)民修過鐵路,這些經(jīng)歷倒成了優(yōu)勢。在炮團當兵時,我比城里兵能扛凍;在后勤部搞建設(shè),我比機關(guān)兵能吃苦。從班長、排長干到代理指導員,每換一個崗位就像換了片莊稼地,得重新學怎么播種。
記得最清楚的是1976年,團里突然要送我去師部理論讀書班。那會兒整個師就我一個戰(zhàn)士去,連我自己都懵。后來才知道,是因為我老往連部跑著借報紙看,還自己掏錢買過兩本書——一本講語法的花四毛八,代數(shù)的貴點,一塊四毛六。代數(shù)實在看不懂,倒把那本語法書翻爛了。
文化這事兒真能改命。剛下連隊那會兒,班長讓我給退伍老兵寫黑板報。我蹲在墻根憋了半天,寫了百來個字的《時間寶貴,精神可嘉》。沒想到這么篇小文章,讓全連都管我叫"小秀才"。其實我那時候連初中都沒正經(jīng)畢業(yè),就是平時愛看閑書,《紅巖》《林海雪原》這些都是在修鐵路時攢下的。
八十年代進陸軍學院當教官,算是我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之前十幾年在各個部隊打轉(zhuǎn),野戰(zhàn)軍、省軍區(qū)、后勤直屬單位跑了個遍。這些經(jīng)歷攢起來,倒成了講課的好材料。給學員講戰(zhàn)術(shù),我能用當年在邊境逮兔子的例子說地形;講后勤,能拿種菜窖藏的經(jīng)驗打比方。
要說最懸的一次,是九十年代軍改那會兒。好多老戰(zhàn)友都勸我轉(zhuǎn)業(yè),說你這歲數(shù)在地方還能混個科長當當。我沒動心,結(jié)果第二年全軍選教育訓練督察員,就因為我既在基層待過,又在院校教過書,愣是把我選上了。后來在京西賓館開會發(fā)言,看著底下坐的將軍們,手心都是汗。
現(xiàn)在年輕人總問我怎么在部隊待得住四十多年。要我說,就是別把苦當苦。當年在黑龍江零下四十度站崗,想著總比老家發(fā)大水時睡房梁強;后來熬夜寫材料,想著總比修鐵路掄大錘輕快。這些年部隊給我脫產(chǎn)上過兩個大學,地方的政治系、軍隊的指揮學院都念過,這些機會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去年收拾舊物,翻出當年買的語法書,定價還標著0.48元。孫子問我:"爺爺,這么破的書還留著?"我沒說話,心里想著要不是這書,我可能還在哪個工地當監(jiān)理呢。人這輩子關(guān)鍵就那么幾步,我算是抓住了部隊給的機會。
要說遺憾也不是沒有。當兵四十多年,老家父母走的時候都沒趕上見最后一面。但看看現(xiàn)在,從吃不上新鮮菜的邊防兵,到穿將校呢的退休干部,這輩子值了。前些天老戰(zhàn)友聚會,當年教我逮兔子的包班長早不在了,可我們這幫老家伙湊一塊,說的最多的還是那句話:"沒白穿這身軍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