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足尖上的浪漫遇上鵲橋相會的傳說,
會碰撞出怎樣的藝術火花?
上周末,廣州大劇院會員俱樂部【藝生活-藝友薈】迎來了一場橫跨東西方的藝術對話——遼寧芭蕾舞團攜新創舞劇《七夕》主創團隊,以一封“寫給中國的情書”之姿,提前為羊城觀眾揭開這部新古典主義芭蕾的神秘面紗。
4月19日晚的實驗劇場內,頭頂的燈光次第點亮。在主持人王蓉清泉般溫潤的引導中,遼寧芭蕾舞團芭蕾舞劇《七夕》四位主演——孫慧馨(飾織女)、李虔慧(飾織女)、張海東(飾牛郎)、王占峰(飾牛郎)踏光登臺,以靈動的創作故事與藝術哲思,為下周即將璀璨綻放的完整演出織就一襲朦朧的序章。
【主演對談:足尖丈量藝術,神話照進現實】
在《七夕》中,飾演織女的孫慧馨與李虔慧以纖柔舒展的肢體語言,詮釋著織女的雙重神韻——既有“翩若驚鴻”的仙氣靈動,又有為愛跨越天河的果敢堅韌。
飾演牛郎的張海東與王占峰,則以剛柔并濟的托舉技巧,賦予角色土地般厚重而溫暖的力量。他們分享道:“西方芭蕾中的男性角色常以爆發力見長,但牛郎的托舉動作需融入‘收’的克制——手臂既要穩如磐石承托織女,又要通過手掌的細微起伏,表現對織女的珍視?!?/p>
當被問及角色塑造的挑戰,四位主演不約而同提到“東西方美學的碰撞”:“《七夕》的愛情敘事讓西方芭蕾的‘形’裹著東方神話的‘魂’,要在空中寫出能讓世界看懂的‘情書’?!?/p>
“芭蕾的跳躍是垂直的、向上的,但中國神話的情感是纏繞的、綿長的。”主持人總結道,“我們希望觀眾不僅看到愛情,更感受到中國美學與西方芭蕾的共生,與鵲橋傳說中‘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意境。”
【沉浸式教學:“足尖傳情,共舞星河”】
遼寧芭蕾舞團《七夕》主演們不僅揭秘臺前幕后,更以“舞者”與“導師”的雙重身份,帶領觀眾用身體觸碰傳說中的星河。
飾演織女的孫慧馨與李虔慧重現了“仙女沐浴”經典片段,張海東與王占峰則還原“牛郎攜子尋妻”舞段。當觀眾們試著模仿舞者用后背呼吸帶動手臂舒展時,劇場里響起了理解的笑聲與掌聲——原來,看似飄逸的動作竟需要如此精妙的控制。
【觀眾互動:以愛為橋,叩問永恒】
在最后的觀眾提問環節,主演們以親身經歷為鑰,解開芭蕾與情感的深層聯結。
有觀眾好奇:“《七夕》被定義為新古典主義芭蕾,它與古典芭蕾在動作風格、敘事方式上有何不同?這部作品如何實現兩者的融合?”
而正如劇中那條由燈光編織的“銀河”,古典與新古典主義并非割裂的兩岸,而是彼此映照的星辰——前者賦予藝術以敬畏,后者注入時代以呼吸,共同照亮了人類對愛情最本真的向往。
Love
當談及“如何用舞蹈講清人物情感”時,演員們透露了“心理臺詞”的設計秘訣。種種細節讓沒有臺詞的故事,依然能通過呼吸的緩急、指尖的方向,傳遞出愛的千言萬語。正如劇中那條光影交織的“銀河”,東西方的藝術語言或許形式不同,但對愛的詮釋始終相通。也就是說:所有跳躍、旋轉、托舉,最終都在詮釋同一個命題——愛與被愛。
是的,當古典芭蕾的嚴謹遇見中國傳說的浪漫,
所有文化的差異都在“愛”的主題下殊途同歸。
演員與觀眾們在星河燈帶下合影時,劇場穹頂便仿佛架起鵲橋——一頭連著千年傳說,一頭連著此刻怦然心動的人們。
這部被譽為“寫給中國的情書”的匠心之作,將于4月22日-23日登陸廣州大劇院,以新古典芭蕾的當代語匯,重述流傳千年的東方情愫。
當鵲橋化作芭蕾的弧線,當神話掙脫傳說的邊界,完整版《七夕》將以更磅礴的星河之舞,續寫這場跨越文化的對話。
興業銀行廣州分行·2025女性藝術節
遼寧芭蕾舞團芭蕾舞劇《七夕》
2025年4月22-23日(周二-三)19:30
廣州大劇院 歌劇廳
票價:100 180 280 380 480 680
時長:105分鐘(含15分鐘中場休息)
*每人一券, 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演出票一經售出,不退不換,敬請留意。
*因個人身高差異,A區1、2排座椅無階梯,二、三樓前排有欄桿,各樓層部分靠邊靠后區域/位置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視覺受限影響(含字幕),如有介意請謹慎選購。
識別二維碼選座購票
3月20日起,下單380及以上票檔,可享第二張半價。如需享此優惠,對應票檔請按偶倍張數下單。(不再疊加會員折扣)
本場演出適用指定優惠券,訂單提交頁面會默認使用,可與任意折扣疊加。(可在我的優惠券查看是否適用)
*本場演出不支持跨票價下單,敬請留意。
系列冠名:
演出團體:遼寧芭蕾舞團
遼寧芭蕾舞團成立于1980年,是中國著名的芭蕾舞團之一。
建團至今,共排演《天鵝湖》《睡美人》《仙女》等19部世界經典芭蕾舞劇且擁有多部作品的中國獨家版權。與國際芭蕾泰斗格里戈羅維奇聯合制作演出的《斯巴達克》《羅密歐與朱麗葉》填補了中國芭蕾史上的空白;與世紀舞者馬拉霍夫聯合編排了新版芭蕾舞劇《天鵝湖》,與帕特里克·德·巴納聯合創排了新古典芭蕾舞劇《巴黎圣母院》等。同時創排了《二泉映月》《末代皇帝》《七夕》等19部原創中國芭蕾舞劇。其中包括反映東北抗聯精神的《八女投江》,講述“孝悌忠信”民族楷模的《花木蘭》,以“鐵人精神”為核心講述一代石油工人家國情懷的《鐵人》等,屢獲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等國家級獎項。
近年來,憑借優秀的藝術生產能力和人才梯隊建設能力,以文化使者身份活躍在世界舞臺,國際巡演足跡遍布世界五大洲,多個作品入選中宣部“文化走出去”重點項目、中國服務示范案例、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等。
主創團隊:
出品人:劉忠和
總監制:王紀元
藝術總監:曲滋嬌
編導:Martin Chaix
編劇:張海君
作曲:葉小鋼/德彪西/拉威爾
舞美設計、視頻設計:Alain Lagarde
服裝設計:Aleksandar Noshpal
燈光設計:Tanja Rühl
編導助理:Eleanor Freeman
主要演員:
4月22日
織女:孫慧馨
牛郎:張海東
王母娘娘:喬麟雅
牛:武岳
4月23日
織女:李虔慧
牛郎:王占峰
王母娘娘:喬麟雅
牛:馬苗源
*具體演員陣容以現場為準
或許你還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