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信息來源已贅述在文章結尾。
難怪大家都說她是“媽祖”選定的女子。
在2025年的媽祖誕辰慶典上。
46歲的女演員劉濤表現得特別亮眼。
有高級警官護送、開道。
央視主持人親自陪同。
眾多富豪只能跟在后面拍照。
這樣的陣勢可以說是相當震撼了。
劉濤不就是個普通的演藝圈人士嗎?
之前還因為表演風格被質疑,甚至被老公公開批評是“戲子”,引來不少嘲諷。
怎么到了福建就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呢?
這一切還得從2012年的一部電視劇說起。
一部劇讓劉濤直接在福建成為傳奇人物
2012年,一部名為《媽祖》的電視劇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轟動。
尤其在東南沿海地區,更是火爆到家家戶戶都守著看。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沿海地區的媽祖信仰非常深厚。
媽祖原名叫林默娘,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的三月廿三。
據說她出生時 “滿室香氣,持續一月不散”。
而且從小就聰明伶俐,不僅能讀懂天象、了解海事。
還跟著父親學會了航海技能,經常冒著風浪去救援遇難的漁民。
十六歲那年,她完成了一件令人驚嘆的事情。
有一天突然關門昏睡,夢里看到父親和哥哥出海遭遇大風暴。
她緊緊抓住父親船上的桅桿不放,結果被母親叫醒。
醒來后哭著告訴大家 “父親得救了,但哥哥掉進海里了”。
家里人半信半疑,三天后果然見到渾身濕透的父親回來。
悲傷地表示同行的哥哥已經被巨浪吞噬。
原來林默娘夢中真的用自己的力量救了父親,只是因為母親的呼喚中斷,沒能救下哥哥。
這件事之后,林默娘更加專注于海上救援。
她走遍了沿海的漁村,把辨別天氣的經驗編成歌謠教給漁民。
還親手制作了 “媽祖燈籠” 掛在高處,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
宋太宗雍熙四年。
二十八歲的林默娘在一次臺風中觀察海象時,突然發現遠處的商船被巨浪掀翻。
她立刻駕駛竹筏沖過去,救起了十多個漁民,自己卻因為體力耗盡被卷入漩渦,再也沒有回來。
鄉親們在海邊找了很久,只發現了她的鞋子漂浮在海面。
第二天竟然在湄洲最高峰 “升天古跡” 處,看到了彩云環繞中林默娘的身影。
人們相信,她已經功德圓滿,升天成仙。
林默娘 “升天” 后,關于她的神奇傳說越來越多。
有人說在暴風雨中看見她踏浪而來,手持紅燈為船只引路。
有人說翻船時抓住一塊刻著 “默娘” 二字的木板,竟然平安漂流到岸邊。
當地漁民開始在她升天的地方修建小祠堂,稱她為 “湄洲神女”。
這便是最早的媽祖廟。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也不斷給予封號。
南宋時封為 “靈惠夫人”,元代封為 “天妃”,清代晉封為 “天后”。
民間則親切地稱呼她為 “媽祖”,意為 “海上的母親”。
在東南沿海漁民心中,媽祖不是遙不可及的神仙。
而是一位 “永遠守護的親人”。
作為漁民的保護神,媽祖在東南沿海的地位幾乎無人能及。
當官方宣布劉濤要飾演媽祖的時候。
觀眾幾乎全都持反對意見。
直到劉濤在媽祖廟前虔誠一拜。
才讓觀眾們稍微放心了一些。
選角靠擲杯?劉濤被媽祖“欽定”
原來2012 年《媽祖》劇組選角時,搞了個很特別的方式。
跑到媽祖廟用 “擲杯問卜” 來決定人選!
據說原本定下的林心如連續三次擲出 “哭杯”(兩陰面),表示媽祖不同意。
輪到劉濤上場,結果三次全是 “圣杯”(一陰一陽),當場就把圍觀的信徒驚呆了。
“這是媽祖親自挑選的人啊!”
這一波神秘操作,直接給劉濤的媽祖之路開了一個 “神級副本”。
為了更好地詮釋媽祖 “立德、行善、大愛” 的精神內核。
劉濤在湄洲島與漁民一起生活。
學習莆仙方言、出海捕魚,甚至還參與了媽祖游神儀式。
拍攝過程中,她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承受的挑戰。
在 12 級臺風中吊威亞拍攝 “定海神針” 場景。
被狂風吹得全身灌沙卻依然保持 “慈悲微笑”。
零下 5℃拍攝落水戲凍到嘴唇發紫。
高溫下穿著六層紗衣差點中暑,卻依然保持著端莊的姿態。
更讓人感動的是,由于預算有限,劇組用鼓風機模擬海浪。
她就用晾衣桿充當 “降魔杵”,將簡陋的道具演繹出了神話般的質感。
最終,《媽祖》在福建創下了 5.137% 的收視奇跡。至今仍是央視神話劇的標桿。
劇中劉濤塑造的媽祖形象發髻像船帆、發簪似船槳。
那種慈祥的眼神和壁畫中的媽祖簡直一模一樣,被當地老人驚呼 “媽祖顯靈”。
這種藝術與信仰的完美結合,讓她在福建獲得了近乎 “神圣” 的地位。
網友們自發將她的劇照與媽祖畫像并列供奉。
甚至有老人告誡年輕人 “不要說劉濤壞話”。
而劉濤也沒有辜負福建觀眾對她的信任。
這些年她一直謹言慎行,維護了媽祖的形象。
還通過公益活動將戲中的 “大愛” 精神延伸到現實中。
也因此贏得了眾多福建觀眾的喜愛。
為媽祖進獻壽桃,劉濤成為福建頂流
2025年4月18日-20日。
正好是媽祖誕辰1065周年的紀念活動。
劉濤作為很多人心目中的“熒幕媽祖”。
被邀請親自給媽祖敬獻壽桃。
典禮當天。
劉濤穿著一身粉色唐裝亮相。
妝容發型顯得格外端莊大氣。
在儀式現場,劉濤全程保持著肅穆而虔誠的態度。
她雙手捧著一個高達半人多的鎏金壽桃,桃身環繞 108 片牡丹花瓣。桃尖裝飾著金箔 “海波紋”,象征 “護佑四海、圓滿吉祥”。
每一步都走得穩重有力,仿佛將自己的敬意融入腳下的青石板路。
當她靠近廟宇時,主動把雨傘交給工作人員。
冒著大雨完成了最后的路程。
濕漉漉的頭發貼在臉頰上,但她依然專注。
劉濤的出現讓整個湄洲島沸騰起來。
數千名信徒從世界各地趕來,將祖廟圍得密不透風。
當她捧著壽桃走進正殿時,現場響起陣陣快門聲。
有老信徒激動得眼眶濕潤,嘴里不停地念叨 “媽祖保佑”。
年輕香客一邊拍照一邊發朋友圈。
一級警督護航、省級領導全程陪伴。
獻壽桃環節成為了全球 5000 萬信徒關注的焦點。
這次參加完媽祖誕辰的盛典以后。
劉濤又被拍到以極具福州傳統特色的“三條簪”造型出現在福州三坊七巷。
引發了全網熱議。
劉濤佩戴的 “三條簪” 并不是普通飾品。
而是福州明清時期已婚婦女的傳統頭飾。
三根扁平銀簪以特定角度固定發髻。
主簪刀刃向下象征守護家庭。
副簪交叉向外寓意抵御外邪。
整體造型蘊含 “三生有幸” 的美好寓意。
非遺傳承人特別指出,劉濤的盤發手法精準還原了老福州的標準。
甚至連簪花的位置都嚴格遵循傳統。
茉莉花簪點綴于右側,呼應福州 “茉莉之鄉” 的美譽。
劉濤的福州之行,絕非簡單的明星打卡。
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文化傳播行動。
從劉濤身旁的主持人朱廣權推測。
此次福州的行程應該是在錄制央視的紀錄片《城市風華錄》。
隨著節目的熱播。
一定能為當地的文旅產業帶來巨大流量。
這些善舉讓福建民眾堅信,她不僅是媽祖的扮演者,更是媽祖精神的踐行者。
在福建,劉濤的地位早已超越普通明星。
她是官方認可的文化符號,是民間信仰的情感寄托。
更是全球華人聯結的精神紐帶。
正如文旅部門對她的評價:
“從熒幕女神到文化紐帶,她用 13 年把自己活成了媽祖文化的現代表達”。
這種地位的建立,不是靠資本運作或流量炒作。
而是源于對文化的尊重、對信仰的敬畏,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總結
劉濤與《媽祖》的故事,是一場藝術創作與民間信仰的奇妙結合。
她用虔誠的態度塑造角色,用持續的行動踐行精神。
最終從一名 “演員” 升華為 “文化圖騰”。
在福建,她不再僅僅是明星,而是媽祖文化的傳承者、海上絲綢之路的使者。
以及三億信徒心中 “人間媽祖” 的具體化身。
這種跨越虛構與現實的文化共鳴,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動人篇章。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熱搜第一!演員劉濤為媽祖獻壽桃.動靜貴州.2025-04-21
演員劉濤,官宣新身份!.環球時報.2025-04-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