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美之間的競爭關系和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都是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甚至是國際上也有無數次中美開戰的預演,可見大家對結果還是非常關心的。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兩次戰役都表明,中國的陸軍完勝于美國。
但是在海上兩國還從未有過戰爭,那一旦海上開戰中美誰獲勝的幾率大?決勝的關鍵又是什么?
海戰模擬圖
中國發展速度可以說出乎很多國家的意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幾十年的時間就擺脫了貧困,并順利走向了富強。
但這種發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忌憚,日本連續多年將中國視為威脅,歐美更是將中國看成最大的經濟敵手。
最嚴重的還是美國,我國的快速發展讓老美覺得自己的“霸主地位”不保,就將中國視為“敵對國”,并開始處處針對我國。
特朗普
而且自2018年以來,美國海軍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頻率顯著增加,其軍艦多次闖入中國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附近海域,試圖挑戰中國的主權主張。
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加強與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盟友的軍事合作,每年在南海周邊舉行軍事演習。
在關島、沖繩和菲律賓等地擴建軍事基地,部署中程導彈系統和先進戰機,形成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態勢。
2023年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模擬封鎖關鍵航道和島嶼攻防戰。
美國航母“自由航行”
同年美國國會通過《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明確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并批準向臺灣地區提供更多軍事援助。
這些行動進一步加劇了臺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暴露了美國挑釁中國紅線的嘴臉。
美國智庫曾在2023年做出預測,如果中美因臺灣問題爆發沖突,海戰將首先在南海和東海展開。
然而該報告也承認,中國近年來建設的“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包括反艦彈道導彈、隱身戰機和電子偵察網絡,已大幅削弱美軍在該地區的傳統優勢。
導彈攻擊航母
所以即使美國海軍自詡為“天下第一”,但還是不敢在我國周邊海域胡鬧。
美國自然知道一旦激怒我國,那在近海部署的“東風”導彈必將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但其實決定海戰關鍵的并不是導彈的數量和威力,那究竟是什么呢?
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院士西夫科夫曾指出,現代海戰的勝負關鍵并非航母或導彈的數量,而是遠洋戰區的偵察與信息獲取能力。
海戰探測
他舉例稱,在冷戰時期,蘇聯海軍雖然規模龐大,但由于缺乏全球偵察體系,難以在遠洋對抗美國航母編隊。
而如今衛星、電子偵察船和無人機的普及,使得戰場透明度大幅提高,“發現即摧毀”成為可能。
這一觀點得到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印證,該機構在《2023年中國海軍現代化報告》中承認,中國已構建了一套涵蓋衛星、無人機、電子偵察船和海底聲吶陣列的立體偵察體系,能夠實時監控西太平洋海域的美軍動向。
立體偵察體系
尤其是中國的遙感衛星星座,可對海上目標進行高頻次掃描,配合超視距雷達,使美軍航母的隱蔽性大幅下降。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霍姆斯曾撰文指出,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美國航母可以毫無顧忌地靠近中國沿海。
但如今中國已具備在遠海探測和打擊美軍航母的能力,這使得美軍的“由海向陸”戰略面臨嚴峻挑戰。
海上軍演
我軍現在的偵查裝備非常先進,甚至能直接潛伏到對面的通訊頻段中,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有“街溜子”之稱的815A型電子偵察船。
在我國海軍的偵察體系中,815A型電子偵察船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該型艦艇滿載排水量約6000噸,外形類似于民用船只,但內部搭載了先進的電子偵察系統和相控陣雷達,能夠對敵方艦艇、戰機和導彈系統的雷達、通信信號進行截獲和分析。
815A型電子偵察船
2021年美國“羅斯福”號航母編隊在南海演習期間,一艘中國815A型偵察船始終保持在距離航母20海里的范圍內,全程監控美軍艦載機起降和雷達開機情況。
美軍指揮官曾試圖通過機動擺脫跟蹤,但該偵察船利用其優異的航速和機動性始終保持接觸,最終迫使美軍調整演習計劃。
類似的情況在2023年美軍“里根”號航母進入東海時再次上演,815A型偵察船的持續監視讓美軍行動受到極大限制,最終只能選擇離開。
815A型偵察船
815A型偵察船的神出鬼沒讓美國及其盟友相當的頭疼,而它那強大的能力來源于艦船本身的三大優勢。
最強大的就是815A型偵察船搭載的高靈敏度電子偵察設備,可探測1000公里范圍內的雷達和通信信號,這讓它擁有超視距偵察能力。
而且這種設備能對美軍“宙斯盾”系統的SPY-1雷達進行特征分析,為后續電子對抗提供數據支持。
“觀看”美軍演習
更關鍵的是815A型偵察船不僅能夠收集信號,還可實施定向干擾,甚至通過高功率微波輻射破壞敵方電子設備。
在2022年的一次中美電子對抗中,該型艦艇成功干擾了美軍P-8A反潛巡邏機的雷達系統,迫使其脫離任務空域。
815A型偵察船獲取的情報還能通過“天鏈”衛星實時回傳至解放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與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火控系統聯動,形成“偵察與打擊”閉環。
815A型偵察船和美國軍艦合影
正是因為我們的海軍擁有像815A型偵察船這樣的“眼睛”,我們才有實力保證周邊海域的和平,提供發展的條件。
可以想象到未來的海戰將不再是簡單的艦艇對轟,而是偵察體系、電子對抗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綜合較量。
航母艦隊
在這一領域,中國通過815A型偵察船、高分衛星和反艦彈道導彈構建的“殺傷鏈”,已經對美軍形成了非對稱優勢。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信息戰能力或將成為決定中美海戰勝負的最關鍵因素。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環球網 2021-05-31 樞密院十號:俄專家設想“中美航母大戰”,猜猜誰贏了?
新華網 2015年06月19日 中美或在南海高強度海戰?美媒:美軍很可能輸
觀察者網 2017-09-13 簡氏:中國下水第7艘815A型電子偵察船 未來還會建造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