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貴陽,早就不是過去那種局限于南明、云巖兩城區的老城貴陽了,如今的貴陽,包括了觀山湖、老城區、花溪、清鎮貴安新區等板塊。
而且各個板塊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居住生活熱度,有的板塊的經濟體量,比如觀山湖,已經足夠和原先的老城兩城區平分秋色了,堪稱為“雙核”。
貴陽的地形,是一個多組團的山城,城區被山形地勢,分割成不同的組團和板塊。
貴陽這種組團式的城市板塊分布,各個組團之間通過橋梁、隧道相連,各個組團都有自己的商圈中心,比如老城區是花果園,觀山湖是萬奧商圈,花溪是花溪公園那一片,但在所有的組團拱衛之下,又形成了一個全市的幾何中心。
在眾多組團和板塊之中,貴陽大致可以分為北部觀白(觀山湖、白云區)、東部南云(南明、云巖)、南部花溪、西部貴清(貴安、清鎮)四大板塊,在四大板塊幾何中心的就是阿哈湖公園,因此被稱為“綠核”。
目前,從地緣區位來看,阿哈湖綠核相當于整個貴陽的幾何中心,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分布著各個城區板塊,雖然這些板塊當前發展飽和程度不一致,但未來一旦各個板塊熱度起來之后,阿哈湖“綠核”或“綠芯”公園,或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城區中心公園。
因此,圍繞阿哈湖周邊臨近公園的板塊,比如老城的花果園南、小車河;花溪的石板金竹、久安;云巖的三馬等板塊,都是非常有潛力的地段,未來或誕生出一批環湖改善居住生態區,周邊也不乏豪宅項目誕生。
這種組團式的城市布局,和成都等平原城市環狀布局不太一樣,環狀或布局的城市往往只有一個中心,而且越往外環,城區囊括的內容就越多,所有人都往中心擠,進城向和出城向相對而行,就很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擁堵,中心城區功能承載量超負荷。
而組團分布的城市,整個城區呈現多點開花、多中心的布局,各組團和板塊之間相互獨立又有聯系,各自有自己的中心之外,又有一個城市級別的幾何中心,這種布局雖然分散了城市各個功能的承載地域,但也形成了各司其職、井然有序的板塊分布和更為暢通、高效的交通通達脈絡。
因此,從城市分布上來看,像貴陽、重慶這種由于山形地勢被區隔開的組團城市、槽谷城市,反而是“因禍得福”,在現代城市人口和交通流量的環境背景下,也算是一種因地制宜的科學布局,至少在交通流量等大城市病方面,不會像環狀布局、片狀布局的城市那樣問題突出,而且,從未來發展來看,組團城市可能還會有更大的拓展和容納空間,發展潛力要高于環狀或片狀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