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行業協會聯合倡議車企規范營銷宣傳行為。
4月2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呼吁車企切實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營銷宣傳行為、切實履行告知義務。
蔣立冬 AI 圖
中汽協表示,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組合駕駛輔助(2級駕駛自動化)系統已進入規模化應用關鍵期。
為了進一步引導企業強化自律意識,踐行質量承諾與安全責任,構建良性發展生態,推動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安全推廣應用,中汽協倡議:一是要切實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企業應加強能力建設,健全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強化產品安全設計,明確系統功能邊界與安全響應機制;合理設計人機交互方式,確保信息提示及時并易于理解;開展充分的研發、測試與生產管理,持續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質量安全。
二是要規范營銷宣傳行為。企業應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避免使用模糊或誤導性表述,確保功能命名科學嚴謹,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風險。對已發布的失實信息應及時澄清并整改,主動承擔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三是切實履行告知義務。企業應建立面向用戶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告知機制。全面告知駕駛員責任、系統基本信息、正確使用方式和應急處置方法等核心內容,確保用戶清晰認知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的本質區別,共同筑牢道路安全防線。
在此之前,相關部委已經對此作出明確表態。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議要求,汽車生產企業要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4月17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眾號“交通言究社”發文,提醒駕駛人謹慎使用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功能,要求企業不得虛假或夸大宣傳輔助駕駛功能。文章強調,車企若虛假宣傳自動駕駛導致嚴重后果,責任人可面臨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L2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達55.7%。據預測2025年年底這一數據有望達到65%。然而隨著搭載智能輔助功能車型的交付規模擴大,安全問題也更多地出現并引發各界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車企的風向已經開始出現變化。
在近期的發布會上,可以看到不少車企對智能輔助駕駛的宣傳篇幅明顯縮減,并使用“智能駕駛”“輔助駕駛”替代了“自動駕駛”等表述不規范的詞匯。包括部分以智駕為主要賣點的車企,也正在淡化其宣傳方式。
與此同時,更多車企把“安全性”提上了新的高度。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日前公開表示,技術突破固然重要,但責任歸屬的模糊可能讓用戶陷入“信任陷阱”。若車企以營銷話術過度美化輔助駕駛功能,可能導致消費者誤判系統能力,進而引發安全隱患。
蔚來汽車CEO李斌在20日的媒體溝通會上也強調,輔助駕駛的安全性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車企方面,從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到用戶引導等各方面都必須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并與相關部門、各方交通參與者共同推動駕駛安全。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技術突破和市場推動,也亟需制度保障與行業自律共同發力,構建協同有序、規范透明的創新生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強調,行業要共同努力,推動形成“技術進步與責任落實并重”的健康發展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