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每月要給多少生活費一直是很多家長關注的話題,經常有網友說自己孩子上大學一個月要1500的生活費夠不夠,一個月給3000的生活費多不多。
事實上這些家長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去考慮孩子的生活,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欺騙家長,他們夠不夠花報出的數量一般都不會很夸張。
有個家長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把自己在上海財經大學上大一的女兒給掛上去了。他說:每到周末我都心驚膽戰的,怕女兒來要錢!今天,果不其然,又被女兒以天冷買羽絨服名義要了300,本來不想給的,因為當初說好了生活費是包干的,每月3000元,我感覺不少了!現在已經連續2個月都超支。可是怕將來被拔氧氣管,還是忍痛給了女兒錢。
然后他就覺得財大把學生培養得功利性太強,一進去就會想著趕緊找工作,相對別的綜合性大學而言,財經院校那種上大學感覺稍微少了點,像職業速成班似的。他認為校內各種兼職也多,什么代上課,代簽到,代送外賣、快遞……他表示很不滿意。
有網友說: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一千五生活費差不多了吧。現在好多人上大學之后變。
但是也有網友說:您不看看這所學校在哪,難道學生要一直在學校里生活。你要是去外灘、去東方明珠吃頓飯,3000還不夠呢。
其實進入大學雖然可以一直生活在學校里,如果只是吃食堂,不點外賣不在外面玩的話,那作為211的上財,有著補貼,一個月1500-2000真的夠了。但是如果長期的在學校里生活,而不去接觸社會,甚至不出去逛逛,了解下世界,等到工作的時候才會抓瞎,完全什么都不懂,被坑的不要不要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如果多些社會交往,并不是壞事。
筆者以為,這個家長擔心的上財所謂的功利性,這并不是壞事,而是好事。真的自己的孩子懵懵懂懂在學校里學四年,生活四年,如果能考上研還行,如果考不上,那才是真心尷尬。上財能有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機會不好么?等到畢業了,在社會里經歷的爾虞我詐會更多。
有很多家長總是局限在自己的經歷和思維中,試圖去指導自己的孩子怎么做。如果您真的有實力,真的有閱歷,也有背景和能力去給孩子兜底,那可以去指手畫腳,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去引導孩子的成長反而會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扭曲。
更何況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跟我們這一代經歷的過去完全不同,現在的經濟發達,社會多元化,孩子們接受或者被迫接受的東西是我們當初在大學的時候完全無法理解和經歷不到的。
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這樣才能不至于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隔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