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苗 莫蓉 記者 陽錫葉)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急救教育培訓基地里,2023級中藥3班學生張美琪正通過智能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訓練,“按壓深度達標率提升至96%”——這是在多次練習后,儀器實時反饋出的數據。3月5日起,學校分批次對3200余名大二學生進行急救復訓,目前已有2207名學生通過復訓考核。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全國首批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全國急救教育省域培訓基地。自2022年起,學校實施“急救教育全員工程”,在校師生全員參與急救培訓并考核,“紅十字救護員證”“第一目擊者證”持證率已達95%。
該校2023級學生的首次急救教育普訓是在2023年10月完成的,時隔1年半之后,學校組織復訓“回爐”,鞏固、更新急救理論知識,強化技能訓練。“這標志著校內的急救教育已經進入2.0階段。”學校臨床醫學院院長陽澤華介紹,復訓由學校急救培訓基地聯合益陽市紅十字會開展,30余名持有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師證書的教師與紅十字會專家組成教學團隊,采用分組小班制教學,確保每位學生獲得個性化指導。培訓內容緊扣紅十字應急救護最新標準,重點圍繞心肺復蘇(CPR)、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協同使用等核心技能展開,并新增創傷急救、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等情景模擬課程。
全國首批學校急救教育專家、校長周志宏表示,學校將以復訓為突破口,逐步構建起“普訓—復訓—實戰”的全鏈條急救教育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培育更多“急救先鋒”。
作者:何苗 莫蓉 陽錫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