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丁懷營 張滬軍 記者 張曉培)4月21日上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豐縣一名電信網絡工作人員完成造血干細胞的采集,成功捐髓救人。
今年36歲的于吉雷是一名電信網絡工作人員,負責豐縣孫樓街道農村地區的網絡裝維工作。談及這份工作,他笑著說:“農村地廣人稀,用戶居住分散,網絡故障排查難度很大,很多時候都要爬上高高的線桿。”他的雙手布滿了老繭,這是多年攀爬線桿留下的印記。
哪怕不是自己負責的片區,只要用戶找到他,于吉雷從不推脫。“大家都不容易,能幫一點是一點。”憑借這份堅守和熱情,他贏得了同事的認可、領導的稱贊和客戶的一致好評。
生活中的于吉雷,是一位模范丈夫和盡責的父親。妻子丁秀艷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工作繁忙且經常值夜班。“她的工作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多分擔家務,讓她沒有后顧之憂。”于吉雷說道。
受妻子影響,于吉雷深知獻血能幫助他人,從2018年開始,他堅持無償獻血,累計獻血4000毫升,還獲得了“無償獻血奉獻獎”。2025年2月21日,豐縣紅十字會的一通電話,讓于吉雷迎來了一個重大抉擇——他與一名嚴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細胞初步配型成功。“當時又驚訝又緊張,立即跟妻子分享了這個消息,還戲稱自己‘中獎’了。”于吉雷笑著回憶,“我們沒有絲毫猶豫,決定捐獻。”
在紅十字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陪伴下,他順利通過高分辨配型復核檢驗和全面身體健康檢查。等待捐獻的日子里,妻子丁秀艷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鼓勵他。而于吉雷樸實的話語更是令人動容:“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希望我的經歷能感染帶動更多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經過3個多小時的采集,于吉雷成功捐獻241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由專人送往患者所在醫院。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血液病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其配型成功率僅有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從中華骨髓庫現有血樣來看,入庫數和需求數還存在較大差距。”徐州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自2003年7月第一例志愿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以來,徐州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近2萬人。下一步,市紅十字會將聯合相關部門和單位,多種形式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幫助更多市民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動員更多愛心人士加入中華骨髓庫,讓希望之光照亮更多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