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團外賣大戰:戰火緣起、背后邏輯與市場影響
劉強東這次似乎是憋著一股大氣,讓京東在外賣戰場上火力全開。周一清晨,京東再次將外賣戰爭的熱度拉高。針對被應對封殺的騎手,京東提供訂單保障,確保其收入不降低。未來3個月,騎手招聘數量從5萬提升到10萬,不僅如此,還會幫騎手的配偶優先安排快遞員或保潔工作,享受雙職工待遇。此外,京東的兼職騎手無需面臨“二選一”,同時宣布超市20分鐘以上的外賣訂單全部免單。這一系列舉動,火藥味十足,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這場外賣大戰從京東突然為騎手交社保,到雙方高管隔空“喊話”,發展到如今京東又為騎手及其配偶考慮工作,究竟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咱們先來看看劉強東為何如此動怒。
4月12日,美團核心高管在朋友圈發小作文,雖未點名,但暗指京東做外賣是滴滴、京東到家玩剩下的,還提到10年前京東到家搞30分鐘送貨也沒成功,最后還略帶警告意味。同時,美團官宣30分鐘送萬物的即時零售戰法,引發網友關注,不少人嘲諷其幾乎是在“報京東身份證號”。網傳員工向劉強東匯報此事,劉強東表示不要“打太極”,要做產生社會價值的事,雙方的矛盾就此埋下。
沒過幾天,4月15日,美團閃購在視頻號發布廣告片,直接對比閃購和網購,視頻中“你的東東在等等”這句話,配上一只狗的畫面,而京東的吉祥物正是小白狗,這一下子點燃了網友熱情,大家紛紛感慨現實中的商戰簡單直接。
美團高管為何如此強硬,又是發朋友圈又是發視頻呢?原因在于京東外賣來勢洶洶,增長速度驚人。4月15日,京東外賣公布數據,單日訂單量達到500萬單,從3月24日的100萬單,短短半個月就翻了5倍。從美團財報數據來看,2024年閃購年度交易用戶數量接近3億,即時零售成為美團新的營收引擎。
到2024年末,美團閃送已與超41萬小商戶、5600家大零售商建立合作關系,美團閃購日訂單值高達1800萬單,尤其是數碼家電品類單量大幅增長,侵蝕了京東的市場份額。而即時零售同樣是京東的戰略業務,此前京東將即時零售業務升級為京東秒送品牌,高調進軍外賣領域,擺明要與美團競爭。所以雙方在即時零售、3C家電等領域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外賣新戰爭愈演愈烈,最開心的要數看熱鬧還能薅羊毛的用戶了。據說北京國貿CBD已成為京東和美團的新戰場。在同一棟寫字樓,美團發15.5元的券,京東馬上發20.8元的券。美團商務帶著獨家返3萬的合同去搶國貿的商家,京東經理就追到后廚,倒貼10萬裝修費求簽單。還有華強北檔口老板爆料,京東派人蹲點挖人,用獨家送iPhone的方式搶用戶、搶商家、搶騎手,這場仗看來有得打。
其實,劉強東一直是商戰中的狠角色,可以說京東的半壁江山是靠商戰打下來的。今年初開始的騎手社保、百億補貼等行動,都極具劉強東風格。當年,京東在圖書領域與當當競爭,在電器品類與蘇寧競爭,都是以新業務身份,通過價格補貼戰與細分品類巨頭抗衡。
比如當當拿出4000萬補貼,京東就立馬拿出8000萬。在與蘇寧的競爭中,京東在全國招收5000名價格情報員,每店安排兩名,緊盯國美蘇寧價格。若便宜不足10%,京東就立即現場發券。劉強東擅長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在與圖書巨頭當當、電器巨頭蘇寧、電商巨頭淘寶多年的纏斗中,雖為后來者,卻都獲得了市場份額與勝利。
京東敢挑戰看似壟斷的外賣市場,主要是中國市場足夠大,有三層維度支撐這場外賣戰爭持續下去。
第一,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超1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拼多多,且年均增速超50%。市場蛋糕不僅大,還在快速增長,即便競爭看似內卷,但仍有機會在大戰中分得一杯羹,這也是巨頭們想挑戰美團、餓了么行業地位的原因。
第二,京東和美團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京東多年來在物流領域歷經苦戰,美團也在外賣行業拼搏十年,都需要新的大戰來打破惰性。京東300萬快遞員、美團100萬騎手都需新動力,雙方互相切入對方核心領域,能從上到下帶動從高管到普通外賣人員的積極性,給背后投資人和股東一個交代。
第三,當下刺激內需、增加消費的社會心理發生變化。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商家賺補貼、騎手漲工資、白領薅羊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且誰掌握外賣數據,誰就能占據消費零售乃至整個大消費市場的制高點,這對互聯網巨頭來說至關重要。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中國市場堅持反壟斷。2021年,美團因“二選一”被罰34.42億元,阿里巴巴在“二選一”事件中被罰182.28億元,這表明決策層對大消費領域平臺企業治理的決心。中國式現代化理念強調商業的意義在于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消費,而非形成壟斷讓少數人獲利。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