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周邊外交版圖中,巴基斯坦和柬埔寨一直是咱們的傳統友鄰國家。這兩個國家跟我國關系都不錯,尤其是巴基斯坦,常被稱作“鐵桿朋友”。然而,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這倆國家的動向卻讓人有點意外——它們居然相繼站到了烏克蘭一邊,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
這事兒不僅讓國際社會有點震驚,也給我國的外交政策敲了個警鐘。與此同時,俄羅斯在沖突中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友鄰國家的抉擇:巴基斯坦與柬埔寨的援烏行動
咱們跟巴基斯坦的關系,那真是沒得說,幾十年的老交情了。中巴經濟走廊、“一帶一路”項目,哪個不是實打實的合作?可俄烏沖突一打起來,巴基斯坦的立場卻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2022年2月沖突剛爆發時,巴基斯坦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了棄權票,沒直接站隊譴責俄羅斯,還跟俄羅斯保持著一定的能源合作。當時巴基斯坦總理訪俄,跟普京談得不亦樂乎,外界都覺得巴基斯坦會偏向俄羅斯這邊。可沒過多久,風向變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和巴基斯坦本地媒體報道,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巴基斯坦通過第三方國家悄悄向烏克蘭提供了武器彈藥,比如155毫米炮彈和火箭彈。這些東西大多是巴基斯坦軍工企業生產的,質量還不錯。雖說巴基斯坦政府從沒公開承認這事兒,但國際社會早有風聲,連美國國務院都曾暗示過巴基斯坦在援烏行動中的角色。為啥“鐵桿朋友”會干這事兒?原因其實不難猜。
首先,美國和歐盟的壓力擺在那兒。巴基斯坦經濟本來就不好,2023年通貨膨脹率一度飆到37.97%,外匯儲備見底,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才勉強撐著。西方國家手里捏著援助和貿易優惠的籌碼,巴基斯坦扛不住這壓力,只能調整立場。
其次,巴基斯坦跟印度的老對手關系也起了作用。俄羅斯跟印度軍事合作密切,賣了不少武器給印度,比如S400防空系統。巴基斯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過支持烏克蘭削弱俄羅斯,既能間接牽制印度,還能討好西方,真是一舉兩得。
再說柬埔寨。柬埔寨跟我國的關系也不賴,尤其是近些年,中柬合作項目越來越多,金邊的高樓、西哈努克港的經濟區,都有咱們的影子。可在俄烏問題上,柬埔寨的立場卻跟巴基斯坦有點像,也站到了烏克蘭這邊。
2022年3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柬埔寨投了贊成票,直接表態支持烏克蘭主權。之后,柬埔寨還干了件更實在的事兒——派專家去烏克蘭幫忙排雷。據柬埔寨官方統計,他們派出的排雷小組在2023年幫烏克蘭清除了上千枚地雷和未爆彈,這對飽受戰火蹂躪的烏克蘭來說可是雪中送炭。
柬埔寨為啥這么干?一方面是歷史原因。柬埔寨上世紀經歷過內戰和外國干涉,對主權問題特別敏感。另一方面,柬埔寨也想借機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柬埔寨經濟不算強,靠外援和投資過日子,跟西方國家搞好關系,能換來更多援助和投資機會。而且,柬埔寨這么做也沒影響到與我國的關系,畢竟咱們的經濟合作擺在那兒,柬埔寨還不至于為了援烏把中柬關系弄僵。
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援烏行動,雖然方式不同、程度不同,但都反映了一個現實:國家利益面前,友誼有時候得讓步。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為外部壓力或自身算盤而變卦。
俄羅斯的困境:孤立與壓力的雙重夾擊
再說說俄羅斯現在的日子。自從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羅斯的處境可以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戰場上打得膠著,國際上被孤立,經濟上被制裁,里外不是人。
俄羅斯本來想著速戰速決,結果兩年多過去了,戰線還是拉鋸狀態。2022年,俄羅斯拿下了馬里烏波爾和赫爾松等地,看起來勢頭不錯。可到了2023年,烏克蘭在西方武器支持下發起反攻,把俄羅斯從哈爾科夫和赫爾松部分地區趕了出去。2024年,頓巴斯地區的戰斗還在繼續,但俄羅斯的進展慢得像蝸牛爬。
據烏克蘭國防部數據,截至2024年10月,俄軍傷亡人數已超過60萬,坦克損失超3000輛,軍費開支占俄羅斯GDP的6%以上。這種消耗戰打得俄羅斯喘不過氣來。烏克蘭這邊雖然也不好過,但靠著北約的武器和資金,加上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國的間接支援,硬是頂住了壓力。
再看經濟。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真狠。從2022年起,美國、歐盟、英國等國凍結了俄羅斯央行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把俄羅斯踢出了SWIFT國際支付系統,還限制了俄羅斯能源出口。
2023年,俄羅斯石油出口量比戰前少了三分之一,天然氣管道又被“北溪”爆炸搞得半癱瘓。2024年,俄羅斯GDP預計萎縮2.5%,通貨膨脹率卻漲到了15%以上。老百姓日子不好過,物價飛漲,雞蛋都成了奢侈品。俄政府雖然靠賣黃金和跟少數國家做生意撐場面,但這不過是杯水車薪,長遠看撐不了多久。
國際處境更慘。俄羅斯本來指望靠“金磚國家”和其他非西方國家撐腰,可現實很骨感。印度雖然還在買俄羅斯的便宜油,但跟西方的關系也沒斷;土耳其一邊跟俄羅斯做生意,一邊給烏克蘭賣無人機;連朝鮮這種鐵桿盟友,也只能提供點有限的炮彈。
2024年11月,沙特牽頭搞了個俄烏和平會談,結果俄羅斯死咬著不松口,烏克蘭堅持要收復全部領土,會談直接崩了。現在的俄羅斯,除了幾個小圈子里的朋友,幾乎是四面楚歌。
俄羅斯的困境,歸根結底是自找的。硬碰硬的路子,走不通的時候代價太大。
中國的啟示:戰略伙伴關系的應對
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援烏行動,加上俄羅斯的艱難處境,給我國上了生動的一課。這課的核心就倆字:利益。國際關系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咱們得從這些事兒里吸取經驗,調整策略,別在未來的博弈里吃虧。
首先,得認清一個現實:戰略伙伴關系不是鐵板一塊。巴基斯坦和柬埔寨跟咱們關系這么好,可一到關鍵時刻,它們還是得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巴基斯坦是為了經濟救命稻草和牽制印度,柬埔寨是為了歷史情結和國際支持。外交不能光靠感情,得靠實打實的利益捆綁。咱們可以學學西方那套,用經濟杠桿把友鄰國家綁得更緊。
比如,對巴基斯坦,咱們可以加大中巴經濟走廊的投資,把巴基斯坦的能源、港口項目抓在手里,讓它離不開咱們。對柬埔寨,可以多推點基礎設施項目,像高鐵、工業園啥的,既幫它們發展,也鞏固咱們的影響力。
其次,咱們得在國際舞臺上多發聲、多做事。俄烏沖突拖了快三年,聯合國、北約、G7忙活一堆也沒啥結果,說明現在的國際機制有點瘸腿。我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時候得站出來,帶著大家解決問題。
比如,咱們可以跟巴西、印尼這些中立國家組個“和平倡議團”,推動俄烏談判,給雙方搭個臺子談條件。這樣既能展示我國的大國擔當,也能避免沖突失控波及咱們的利益。
最后,得從俄羅斯的教訓里學點東西。俄羅斯現在這樣,跟它經濟太單一、外交太硬有直接關系。我國這些年發展得快,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咱們得繼續把經濟搞扎實,別太依賴某一個市場或資源。
比如,能源進口得多找幾個來源,別全指望中東或俄羅斯;貿易伙伴也得多開發,拉美、非洲、東南亞都得抓牢。俄羅斯的例子告訴咱們,經濟強才是硬道理,國際影響力得靠錢袋子撐著。
俄羅斯的困境是前車之鑒,我國得擦亮眼睛,看清形勢。未來,咱們得靠經濟牌、政治牌雙管齊下,把周邊關系抓牢,把國際話語權攥緊。只有這樣,才能在風云變幻的世界里站穩腳跟,維護好國家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