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湘潭市鳥類攝影愛好者裴育林照例來到雨湖區長城鄉的一片樹林。這天她收獲滿滿,不僅拍到了平日里見過的白鷺、夜鷺、池鷺,還拍到了牛背鷺。
在一片翠綠的松針間,牛背鷺頭部和頸部的金黃色羽毛格外亮眼,其余部分的羽毛雪白無暇?!拔业谝淮慰吹脚1锄樢苍谶@里繁殖!”裴育林興奮地說。就在一個月以前,她差點以為這片鷺鳥繁衍的天堂要被全部砍伐。
△4月21日,裴育林拍攝到的牛背鷺。圖/裴育林
這片樹木位于在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面積近百畝,每到傍晚時分,成群的鷺鳥歸巢,無數對翅膀撲騰的聲音、此起彼伏的鳥叫,上演著屬于鳥類的交響曲。這片城市邊緣的鷺鳥家園,經歷了從要被砍伐到暫時保留,再到最終保護的命運轉折。鳥類攝影愛好者、環保志愿者、政協委員持續關注與呼吁,推動了湘潭市相關部門的合力保護。
人與鳥,經歷過一番波折,再次回到互不打擾的安寧之中。
△樹林里棲息的鷺類。圖/裴育林
寧靜的鷺鳥天堂響起伐木聲
3月20日,裴育林來到這片樹林。3-6月是白鷺和夜鷺的繁殖期,她想看看最近有沒有鷺鳥的身影。讓她驚訝的是,竟然有工人正在砍伐樹木。住在附近的村民告訴她,這一片樹林都要被砍掉,砍樹是為了種田。
“在城市周邊能有這樣一塊不受打擾的鳥類棲息地,是非常珍貴的。我們雖然經常去拍攝鳥類,但在城市里,還沒發現幾個這樣的地方?!迸嵊指嬖V記者。
△4月21日,裴育林拍攝到的池鷺。圖/裴育林
五年前裴育林開始鳥類攝影,但在此之前,她就聽說過這里?!斑@里有白鷺、夜鷺、池鷺,它們已經在這里安家多年。”
“一只白鷺停在松樹間,就像一幅中國畫。”裴育林陶醉地說。這樣的畫面,這群鳥類攝影愛好者從來不敢驚擾,他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里的寧靜。“我們從來沒有深入進去過這片樹林,只是用鏡頭在邊緣拍攝。”通過鏡頭,裴育林見到鷺鳥在這里孵蛋、傍晚歸巢、停在樹間。
△4月21日,裴育林拍攝到的白鷺。圖/裴育林
而這很久以來都沒被打擾過的鷺鳥天堂,此刻卻響著伐木機的轟鳴聲。
“這不是一兩只鳥的事,而是成百上千只鳥。”裴育林很著急,她第一時間把這個情況反映給湘潭市生態環保協會副理事長毛建偉。
毛建偉從事環保事業20多年,經常與志愿者一起到田間地頭、山野叢林開展護鳥行動。毛建偉立即將情況反映給湘潭市政府有關部門,并聯系了住湘潭的省政協委員、民進會員胡濤。自省政協開展改善生態環境專項民主監督以來,胡濤積極參加履職活動,特別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我從沒見過那么多的鳥”
“環保志愿者告訴我這個情況,還給我發來圖片和視頻。一片承載著鷺鳥的水杉林面臨著砍伐的危機。我立刻就找相關部門了解情況,進行核實?!焙鷿嬖V記者。
次日,他就得到回復,原來,這片樹林所在地曾為耕地,屬于湘潭市原種場(后合并到湘潭市農科所),但因歷史原因栽種上了桂花樹、水杉樹等經濟林木。湘潭市農科所根據長城鄉政府關于“恢復耕地”的工作要求,為恢復耕地屬性,組織人員對此地塊內的樹木進行砍伐。
但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多年發展,長城鄉的這片樹林已經棲息著數千只鷺鳥,成為湘潭市目前發現的最多的鷺類棲息和繁殖地。
問題反映后,湘潭市林業局向長城鄉政府發出了《關于支持保護鷺鳥棲息地的函》,提出為保障鷺鳥順利度過繁殖期,延遲砍伐樹木。湘潭市農科所所長何刀山表示,了解這些情況后,市農科所對延遲砍伐樹木十分支持。
3月26日,胡濤和環保志愿者們一起實地探訪這片樹林。正值傍晚時分,成百上千只鳥兒歸巢,壯觀的場面讓胡濤驚呆了:“我沒想到那里有那么多鳥!”
在城市里,胡濤從未見過成百上千只鳥兒同時歸巢的壯觀景象。“我從沒見過那么多的鳥,鋪天蓋地!”他也第一次聽到了鷺的叫聲:“不同于小鳥,鷺的叫聲很像青蛙。”胡濤回憶。
這幅生機勃勃的畫面讓他堅定:不能只滿足于按下“暫停鍵”,這片鷺鳥家園應該保留。
雖然這片樹林原本就是耕地,恢復土地用途合法合規,但胡濤認為:“生態保護和耕地保護并不對立。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提高更低的質量和可持續性發展,而合理的耕地利用也可以為生態修復提供支持?!?br/>
尤其是,“正值鳥類的繁殖期,我擔心這片樹林的砍伐可能會導致種族遷移,甚至破壞當地的生態鏈。”胡濤說。
多方合力,鷺鳥的家園保留下來了
3月31日,湘潭市農科所開了一個協調會,農科所、長城鄉的相關負責人,環保志愿者們都參加了。胡濤提出建議:候鳥繁殖期過后依然保留這塊棲息地。“我們可以既守住耕地的紅線,又保護好生態資產。”
在攝影愛好者、環保志愿者、政協委員的多方努力下,經過多個部門的協商,4月7日,湖南第44個“愛鳥周”的最后一天,湘潭市政府組織召開耕地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維護有關工作會議。會議最終決定保留這片樹林。
“今后,湘潭市農科所將保護好鷺鳥棲息地,讓這張獨特的靚麗名片更加閃亮?!焙蔚渡秸f。
得知長城鄉這片樹林最終被保留下來,裴育林感到心中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
五年多拍攝鳥類的經歷,讓裴育林對湘潭這片鷺鳥的家園有很深的感情,她告訴記者:“鳥類的生存已經十分艱難。據我們觀察,這些鷺鳥的繁殖期很長,孵蛋都要20多天,哺育幼鳥直到幼鳥能站上枝頭,長達70多天。它們能在城市邊緣有這樣一方安寧,十分不易。”
△4月21日,裴育林拍攝到的夜鷺。圖/裴育林
那天在樹林實地探訪,胡濤也用手機拍攝了很多鳥兒的照片和視頻。“我很想發朋友圈,但我們應該減少對鷺鳥的打擾。”胡濤希望,這片鷺鳥天堂像過去那樣,無人打擾,鷺鳥自由自在。為了避免自己發朋友圈的沖動,他刪掉了手機里的視頻和照片,把那天傍晚看到的美麗景象留在記憶中。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