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工信部公示新一輪第一批重點 “小巨人” 企業資金安排建議,這一舉措標志著重點 “小巨人” 項目結果正式落定。這一項目對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產業升級具有關鍵意義。本文將從政策背景、申報條件及要點、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多個方面,為企業提供全面且實用的參考。
一
政策背景與資金支持
2024年10月29日,財政部與工信部聯合下達預算7.48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實施“三新一強”(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強鏈建圈)計劃,旨在提升產業鏈韌性。企業需承諾總投資不低于2000萬元(不含廠房土建、土地購置及流動資金),通過審核后可獲600萬元補貼(分兩期撥付,首期300萬元,剩余300萬元需通過績效考核后發放)。
二
申報核心條件指標
(一)資質門檻
企業需為有效期內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且未上市(新三板掛牌企業除外)。
聚焦工業“六基”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
已獲得過重點“小巨人”獎補的企業不得重復申報。
(二)方案硬性指標
需制定“三新一強”推進計劃,明確研發投入、設備購置、數字化改造等具體路徑,投資總額需≥2000萬元。
預算需科學合理:過高可能導致實施風險,過低則影響評分競爭力。建議優先列支研發設備(40%-50%)、數字化改造(20%-30%)、人才引進(10%-15%)等核心領域。
(三)產業導向與加分項
重點支持產業鏈協同項目,如承擔龍頭企業攻關任務、解決“卡脖子”技術等。與重點產業鏈配套企業合作數量、研發成果轉化目標等量化指標可獲最高加10分分。
三
申報流程與資金撥付規則
(一)申報流程
省級推薦:各省獨立組織申報,工信部審核通過率約90%。
材料提交:通過“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完成線上填報,同步提交紙質材料至地方工信部門。
評審維度:包括專業化、精細化、創新能力、成長性、“三新一強”推進計劃等七大指標。
(二)資金撥付與風險提示
首期300萬元在批復后直接撥付(扣除5%管理費),剩余300萬元需通過實施期滿后的績效考核(投資達標且成果驗收通過)。
注:若復審未通過或投資未達2000萬元,已撥付資金將被追回。
四
申報要求點及避坑指南
(一)產業鏈匹配度
需詳細說明在產業鏈中的定位,例如為哪些龍頭企業(如華為、比亞迪)提供配套產品,解決何種技術瓶頸。
提供合作協議、技術應用案例等佐證材料,增強評審說服力。
(二)核心材料準備
市場占有率證明:無需第三方報告,但需通過1000字以內說明界定細分市場范圍、規模及占有率邏輯(如引用海關數據、行業白皮書)。
知識產權要求:至少2項Ⅰ類發明專利(如發明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且需與主導產品強關聯,轉讓專利需滿1年。
(三)標志性成果設計
提前布局可量化成果,例如:
1.引進省級以上人才或團隊;
2.建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
3.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或首臺套產品認定;
4.新增3家以上龍頭企業配套合作。
五
申報常見問題與對應策略
(一)重復申報風險
“三新一強”計劃中的設備購置、研發投入不得與中央財政其他補貼項目(如技改獎補)重復,否則資金將被追回。
(二)費用范圍界定
僅限申報主體自身投入,子公司支出不計入;基建、土地費用明確排除。
(三)資產負債率控制
資產負債率需≤70%(建議控制在40%以下以提升競爭力),可通過優化資產結構或引入戰略投資實現。
六
企業申報建議
(一)精準對標政策:結合地方評審細則(如《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強化“補鏈強鏈”定位。
(二)科學規劃預算:細化資金用途,優先支持技術研發與數字化升級,避免無效投資。
(三)提前布局成果: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發中心,參與產業鏈協同項目,提升加分項競爭力。
【參考往期政策文章】
想了解更多政策?
政策咨詢及申報指導,聯系我們
咨詢輔導(微信同號):15201268250 鄧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