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五十,區第三中學的“安全副校長”孫嘉毅已站在校門口執勤。藏藍色警服與警燈交相輝映間,這位特殊的教育守護者開啟了一天的三重角色轉換:他是法治教育的“播種人”、校園矛盾的“調解員”、更是安全防線的“筑墻者”。
作為康巴什區“一校一警”工程的實踐樣本,2023年7月起,42名經過專業培訓的駐校警務人員全面進駐轄區中小學、幼兒園。2024年,康巴什區各學校禮聘42名駐校警務人員及公檢法人員擔任學校安全副校長,以“六個不發生”為工作目標,構建起警、校、家三方聯動的立體防護網絡。
“護學崗是最直觀的安全屏障。”下午1:50,孫嘉毅帶領由民警、保安和學生組成的四人護學小組,在校門口架起“安全過濾網”。他們既疏導車流、檢查出入人員攜帶物品,又用警務通實時聯動城管部門,處置周邊200米內的違停占道現象。這種“警察常在、警燈常亮”的守護模式,被家長們稱為“看得見的安全感”。
“遇到同學矛盾,是選擇用拳頭解決問題,還是用法律保護自己?”孫嘉毅將法律知識融入特色課程:在法治課堂上,他拋出問題,學生紛紛舉手搶答;在安全演練課程上,他指導保安使用防暴叉、盾牌組成三人戰術隊形,現場為學生演示如何分割并控制“持械闖入者”。
防欺凌情景劇讓晦澀法條變得鮮活,禁毒知識競賽用趣味互動筑牢防線,消防演練中師生共同操作滅火器……法治教育要像春雨一樣浸潤成長。
在處置校園矛盾時,孫嘉毅這位“法治副校長”更顯溫度。面對因孩子摩擦爭執的家長,他化身調解專家:“我們示范的每個解決方法,都是孩子未來的處事模板。”這種將法治思維融入育人過程的理念,正通過校園法治宣傳欄、法律知識角等新載體持續傳播。
在區第三中學的校園一角,有一個“警察叔叔信箱”,是孫嘉毅和學生們的情感紐帶。學生們可將手寫信件投入實體信箱,反映校園霸凌線索、安全隱患及成長困惑,孫嘉毅收到信后,會立即進行處理解決。
隨著《駐校警務人員考核與獎勵實施辦法》的出臺,康巴什的“法治副校長”們正以專業化守護詮釋平安內涵。正如孫嘉毅所言:“校警崗位的意義,在于把‘少年無恙’的種子深植每顆孩子的心。”在這片被法治陽光照耀的校園里,藏藍身影筑起的安全底線,正守護著青春之花絢爛綻放。
(圖/文:馮靜 視頻:張欣誼)
編輯:金華豐
校對:李仙渝
審核:李臻昊 王芳
終審:紀杰峰
聲明:康巴什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康巴什發布》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