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是人生中難以避免的階段,但低谷并非絕境,而是我們邁向成功的轉(zhuǎn)折點。
曾國藩,這位從寒門書生一步步走向輝煌的中興名臣,他的人生之路充滿了坎坷。他六次科舉落榜,被主考官朱批 “文理欠通”,考卷甚至淪為反面教材;回家為父親守孝期間,遭咸豐帝解除兵權(quán),陷入抑郁暴躁的困境;
初建湘軍,靖港之戰(zhàn)慘敗,他兩次絕望到想要投河自盡;晚年處理天津教案,又背負 “賣國” 罵名,爭議不斷。
然而,他憑借 “日課十二條”,以日拱一卒的韌勁,用行動戰(zhàn)勝虛無,最終成就了輝煌人生,成為普通人的奮進楷模。
“主敬” 是曾國藩 “日課十二條” 中首要的一條。他說:“衣冠不整,則心氣必散;心神不定,則萬事難成。”
主敬,意味著要整齊嚴肅,時刻保持謹慎。無論是做事還是休閑,都要專注有度,心有所守,以恭敬之心對待人和事。每日凝聚精氣神,敬畏時間、言語和選擇。
曾國藩年輕時也曾荒唐度日,嗜煙如命,沉迷宴飲,直到 30 歲在京城翰林院當差時突然醒悟,砸碎煙具,燒掉煙葉,立下日課十二條,開啟自我革新之路。
此后,他每日晨起必正衣冠,對鏡自省,即便在湘軍艱難的安慶之戰(zhàn)中,仍堅持 “每食必三揖方動箸”。真正的自律,是在低谷中依然發(fā)自肺腑地敬畏生活,守住體面。
早起的習慣,曾國藩在京為官時因沉迷享樂,暴飲暴食,晚睡晚起,導致精力虧損大病一場。父親的一句 “節(jié)勞 節(jié)欲 節(jié)飲食” 如當頭棒喝,讓他開始將 “早起” 刻進基因。
此后,他每日黎明即起,讀書寫字,戒懶戒惰。這一習慣他堅持了 40 余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病榻批閱公文。人性雖趨懶,但早起是主動與惰性搏斗的方式。
每天早起 1 小時,一年就多出 365 小時,相當于多出半個月時間。在低谷時期,早起做運動、看書、寫文章,能主動掌控時間,打破負面循環(huán)。掌控早晨,就是掌控生活的節(jié)律開關(guān),那是走出低谷的勇氣所在。
讀書不二,是曾國藩的又一智慧。他說:“一書未讀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務(wù)外為人。”
他用一年時間研讀《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事務(wù)繁忙也不中斷,最終養(yǎng)成終身讀史習慣。
他的讀書習慣包括:每日定量讀書,讀書時做標注、摘錄心得;無論身處何地,都堅持讀書;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主張讀經(jīng)典,經(jīng)典作品反復(fù)精讀;寫日記反思,知行合一。
在低谷中,我們也可以學習他的 “拙誠”,每本書有始有終,培養(yǎng)深度閱讀習慣,做到讀完全書并輸出感悟。正如他所言:“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堅守讀書不二精神,為走出低谷積蓄力量。
謹言,是曾國藩在經(jīng)歷磨難后深刻領(lǐng)悟的道理。44 歲前的他因直言不諱多次得罪同僚,甚至被兵痞羞辱。后來他在日記中寫下:“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 44 歲后,他變得包容大度。
爬出低谷,關(guān)鍵在于磨平棱角,學會沉默克制。言語如同鏡子,映照出我們的格局。無論在現(xiàn)實還是網(wǎng)絡(luò)交流中,都要提醒自己換位思考,克制表達,不妄言、不追問、不說破。謹言慎行,是心性的馴化,也是走出困境的修養(yǎng)。
日知所亡,曾國藩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入局意味著直面自己的無知,將短板轉(zhuǎn)化為跳板。
每日學習新知,每月鞏固所學,是對學習的敬意。以讀書為例,每日看書、寫讀書筆記、整理思維導圖,知識會如滾雪球般累積,最終成為破局的力量。在低谷中,我們要勇于入局,不斷學習,提升自我,以知識為羽翼,走出困境。
過去的一年多,我經(jīng)歷了至暗低谷時期,如今已走出陰霾。人生在世,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氣。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凡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逼胀ㄈ伺c圣人的距離,在于觸底反彈的能量。我相信,每個勇敢的博弈者,低谷終有回響,蟄伏必有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