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廣東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對人物姓名和部分細節進行了藝術加工。文中所述事件本質及核心要素均基于真實事實,旨在引發社會思考,而非簡單娛樂。
"李阿姨,您和老伴兒怎么在樓頂?這大冷天的..."
保安小張的聲音在寒風中飄散,面前的老夫妻手牽著手,站在十八層樓頂的邊緣。
"別過來。"李奶奶眼中閃爍著決絕,"我們想好了,不想拖累孩子們。"
"您有什么困難可以說啊,家里不是挺好的嗎?"
"家里存折上有五百萬,都留給他們了。"老李先生輕聲說,"請幫我們轉告孩子們,別為我們操心了。"
"可是..."
保安的話還沒說完,兩個身影已相握著墜入清晨的霧靄中。
遺書上只有簡短一行字:"不愿成為子女負擔"。
昆明的清晨總是帶著一絲涼意,初春的陽光穿過云層,灑在錦繡路82號的高層小區里。
李建國和妻子王淑芬已經習慣了早起。七十多歲的年紀,睡眠變得越來越淺,四五點鐘就會不約而同地醒來,靜靜躺在床上,聽著彼此平穩的呼吸聲。
這一天,他們醒得格外早。
"老頭子,起來吧,別裝睡了。"王淑芬輕聲說道,聲音里帶著幾十年生活磨合出的了然。
李建國睜開眼睛,對著妻子笑了笑:"你也沒睡著啊。"
"睡不著。"
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太多無法言說的心緒。
他們起床,像往常一樣洗漱、準備早餐。李建國煮了一鍋香噴噴的小米粥,王淑芬則炒了幾個家常小菜。一切都顯得那么平常,仿佛這只是普通的一天。
"吃完再寫封信吧,不能什么都不說就走。"王淑芬一邊擺碗筷,一邊說。
李建國點點頭:"好,寫完我們就上樓頂看看日出。"
兩人坐在餐桌前,細嚼慢咽地吃著這頓特別的早餐。窗外,昆明的天空開始泛白,高樓間的縫隙中,一輪紅日緩緩升起。
他們的家整潔而溫馨,七十平米的兩居室雖不算寬敞,卻收拾得井井有條。客廳墻上掛著全家福,李建國和王淑芬站在中間,兩側是他們的兒子李青和女兒李蕓,還有各自的配偶和孩子。照片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孩子們都挺好的,"李建國放下碗筷,看著照片喃喃自語,"我們也該滿足了。"
王淑芬沉默地收拾碗筷,目光掃過客廳里的每一個角落,似乎在記憶這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洗完碗,她從書房拿出信紙和鋼筆,放在茶幾上。李建國坐下來,思考了一會兒,寫下了那行簡短的遺言:"不愿成為子女負擔"。
他把存折和房產證放在遺書旁邊,然后和妻子手牽著手,最后環顧了一圈這個溫馨的家,關上了門。
保安小張是第一個發現異常的人。那天早上六點多,他像往常一樣在小區里巡邏,忽然聽到一聲尖叫。循聲望去,兩個黑影從高樓墜落,重重地摔在地面上。
"老天爺啊..."小張跑過去,卻已經無能為力。地上躺著的是小區里熟悉的李建國夫婦,兩人的手仍然緊緊握在一起。
警方很快趕到現場,確認了這是一起雙人自殺事件。調查員在李建國夫婦的家中發現了遺書和存折,顯示他們有將近500萬元的存款。
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小區。一對看似生活無憂、家庭和睦的老人,為何要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更令人費解的是,遺書上那句"不愿成為子女負擔"。擁有500萬存款的老人,怎么會擔心成為子女的負擔?
李青接到噩耗時,正在上海出差。電話那頭,警方的聲音冷靜而公事公辦:"李先生,很抱歉通知您,您的父母..."
李青的世界瞬間崩塌。他立刻訂了最早的航班飛回昆明,全程如坐針氈,腦海里不斷回放與父母的最后一次通話。那是三天前的晚上,父親打來電話,問他工作忙不忙,最近怎么樣。一切如常,沒有任何異樣。
飛機降落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時,已是下午四點。李青的姐姐李蕓已經在機場等候,兄妹倆相對無言,只有淚水訴說著心中的悲痛與困惑。
"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李蕓哽咽著問,"爸媽身體都挺好的,家里也不缺錢,怎么會..."
李青搖搖頭,同樣不解:"遺書上說不想成為我們的負擔,可我們什么時候嫌棄過他們?"
從機場到父母家的路上,李青回憶著父母生前的點點滴滴。李建國退休前是昆明一家國企的中層干部,王淑芬則在學校當老師,都有穩定的退休金。他們生活簡樸,卻從不吝嗇對子女的付出。李青和李蕓的大學學費、出國留學費用、首付買房,都是父母一力承擔。
"爸爸前段時間還說要給小涵準備一筆上學的錢。"李蕓提到自己九歲的女兒,"他怎么會覺得自己是負擔呢?"
警方已經完成了現場調查,允許家屬進入李建國夫婦的住所。推開家門的那一刻,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仿佛父母只是出門買菜,隨時會回來。餐桌上還放著兩個洗干凈的碗,廚房里的小米粥已經涼了。
李青強忍悲痛,開始整理父母的遺物。他需要了解父母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否有什么隱情是他們不知道的。
在父母臥室的衣柜里,他發現了幾個精心包裝的禮盒,里面是給孫子孫女準備的禮物,每個盒子上都貼著標簽,寫著送禮的日期——全都是未來的日子,孩子們的生日、中秋節、春節...
李蕓看到這些禮物,淚如雨下:"他們這是...早就計劃好了嗎?"
李青沒有回答,繼續翻找著。在書桌抽屜里,他發現了父親的記事本,里面詳細記錄著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最近幾個月的支出有所增加,大部分是醫療費用。
"爸媽生病了?"李青翻看著記錄,"可他們從來沒跟我們提起過。"
李蕓搖搖頭:"我上個月還來看他們,媽媽看起來挺精神的。爸爸說有點腰疼,但他一直說沒事,就是年紀大了。"
兄妹倆越翻越覺得蹊蹺。父母的存折上確實有近500萬元,這些錢大部分來自于他們多年的積蓄和之前賣掉的一套老房子。他們生前從未提及過這筆錢,也沒有奢侈消費的習慣。
"也許我們應該問問他們的朋友和鄰居,看看最近有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事。"李青提議道。
第二天,他們走訪了小區里的幾位老人。大家都表示近期沒發現李建國夫婦有什么異常,他們依然每天早起鍛煉,和鄰居們聊天,看起來心情不錯。
"李大爺前天還跟我說他孫子要上大學了,他很自豪。"一位老太太回憶道,"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心事。"
唯一的線索來自于小區對面診所的王醫生。他告訴李青,李建國最近曾去診所做過幾次檢查。
"你父親三個月前來檢查過,說是腰痛,我建議他去大醫院做個詳細檢查。后來他確實去了,但具體結果我不清楚。"王醫生回憶道,"最近一次見到他是兩周前,他來配了些止痛藥,說疼得厲害,但拒絕我轉診的建議。"
這個信息讓李青心頭一震。父親生病了,卻瞞著所有人?他立刻聯系了昆明幾家大醫院,查詢父親的就診記錄。
結果顯示,李建國半年前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做過全面檢查,診斷為早期肝癌。他接受了初步治療,但后續的治療記錄突然中斷了。
"為什么不告訴我們?"李蕓崩潰地哭了起來,"我們完全可以帶爸爸去更好的醫院治療啊!"
但這仍然解釋不了為什么母親也要一同選擇結束生命,以及遺書上那句莫名其妙的話。李青覺得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決定繼續尋找線索。
父母房間的每一個角落,他們都細致地檢查了一遍。衣柜、床底、書架...甚至連墻紙后面他們都看了。父母似乎刻意清理過家里的東西,沒有留下太多私人物品。
就在李青快要放棄的時候,他無意中發現書桌左側有一個不太起眼的抽屜,上面還貼著一張便條:"存折在茶幾上"。
這個抽屜看起來很久沒有打開過了,里面堆滿了一些老照片和紀念品。李青小心翼翼地一件件拿出來,在最底層,他發現了一個做工精致的木盒子。
打開盒子,里面靜靜躺著一摞紙張,他顫抖著翻開第一頁,看到父親熟悉的筆跡密密麻麻排列著,突然,一行紅色字跡刺痛了他的眼睛。
李青的手猛地一抖,紙張散落一地,他瞪大雙眼,臉色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