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戲劇在重構英語課堂生態上有怎樣的創新實踐?日前,2025年廣東省小學英語教育戲劇教學創新研討會在中山舉行。教育戲劇領域專家與來自全省各地200多位一線英語教師,以案例剖析、課例示范、深度對話、專題講座、實踐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呈現英語課堂創新實踐。
2025年廣東省小學英語教育戲劇教學創新研討會在中山舉行。
"理論引領+實踐示范+沉浸體驗"
本次研討會在中山梅沙實驗學校舉行,采用"理論引領+實踐示范+沉浸體驗"的三維模式,闡釋了教育戲劇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方面的路徑。
在案例分享環節,中山梅沙實驗學校帶來教育戲劇快閃《戲劇教學法應用于課堂實踐的案例分享》。江門蓬江區丹灶小學帶來課例分享:《跨文化傳承與情感體驗在小學英語古詩教學中的創新實踐》——以The Peasants課例為例。中山梅沙實驗學校優秀青年英語教師梁曉慧帶來了一堂英語戲劇教學課例展示——The Brave Little Tailor。
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三位資深英語教育戲劇培訓專家,通過三個工作坊——《教育戲劇運用于英語教學》《教師入戲和角色扮演的策略》《戲劇游戲分享》,為參會教師開展沉浸式實操。
英語戲劇教學課例現場展示。
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辛鍵老師提出,校本課程建設需兼顧資源整合與特色創新:一方面強化國家課程落地,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式學習促進學科融合。實踐經驗表明,教育戲劇不僅能激活學生跨文化理解力與創造力,更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實踐載體。希望未來在區域內可進一步推動優質的課程資源共享,提煉系統化的教學模式,讓教育戲劇的"全人培養"基因在更廣闊的領域生根發芽。
學生現場展示英語戲劇。
“利用AI先進技術賦能英語教育戲劇”
本次研討會還打造了“圓桌對話”環節,中山梅沙實驗學校章競峰總校長、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協會基礎教育外語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郭植梅教授、香港話劇團兒童戲劇學院陳雅莉老師及資深教育戲劇培訓師鄧婕老師,以"多維賦能:教育戲劇的創新實踐與未來圖景"為主題展開深度探討。
“圓桌對話”環節。
章競峰校長介紹,學校創辦之初前瞻性地開設英語戲劇課程有三重考量:首先,戲劇教育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共情能力、同理心等綜合素質,這與學校“全人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其次,英語戲劇融合多學科知識,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再者,基于積極心理學原理,戲劇教育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郭植梅教授強調,教育戲劇并非簡單表演,而是通過“具身認知”重構語言習得路徑,要將戲劇元素轉化為教學工具,以角色扮演、即興表演等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及合作意識。她還提出利用AI先進技術賦能英語教育戲劇,比如智能文本處理、虛擬情境構建、精準教學支持。她為一線教師提出三點實用建議:善用教材素材進行戲劇改編、靈活利用碎片時間開展表演活動、定期舉辦英語戲劇節等展示平臺。
南都記者侯玉曉 通訊員鄭詩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