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回落后,目前生豬價格同比已經不再具有優勢,豬企一季度盈利環比回落。能繁母豬存欄接近綠色區域上限,去產能受阻。隨著關稅影響,飼料價格已經開始上行,生豬成本壓力倒逼行業整合。
楊現華/文
在最近的2024年業績交流會上,牧原股份(002714.SZ)表示,2025年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的目標是年平均12元/公斤,較上一年的約14元/公斤下降約15%。不過,隨著外部環境變化,生豬養殖產業鏈迎來重塑新格局。
養豬成本中,最大支出是飼料中的小麥、玉米和豆粕等原材料成本。受關稅風波沖擊,期貨市場上,豆粕價格已經開始上漲。自2024年12月底開始反彈以來至4月中旬,豆粕期貨指數累計已經上漲超過20%。
主要飼料成本開始反彈,生豬價格下跌趨勢還未有止跌跡象。3月底,生豬價格已經跌破15元/公斤。年初時,價格還接近16元/公斤。連續下跌后,生豬價格已經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供給端,2月全國能繁母豬繼續維持在4000萬頭以上。自2024年4月以來,能繁母豬持續小幅拉升,始終保持在農業部設定的3900萬頭保有量上方,產能的去化尚待時日。
作為飼料重要的原料之一,豆粕價格波動與養殖行業成本密切相關。隨著關稅風波擾動,生豬養殖產業鏈迎來重塑格局。生豬成本壓力倒逼行業整合,成本控制將成為生豬養殖企業的勝負手。
豬價下行
4月9日,牧原股份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5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億-48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增長280.75%-301.77%。上一年同期公司虧損了23.79億元。
之前的2024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379.47億元,同比增長24.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8.81億元,公司2023年虧損42.63億元。
如前所述,2024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盈利是虧損的。公司凈利潤從二季度開始轉正,并一直持續至今。
牧原股份的盈利變化是養殖行業的一個縮影。上市公司中涉足養豬的約20家公司中,絕大多數實現盈利或者扭虧為盈,唯一虧損的東瑞股份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歸屬凈利潤虧損5800萬-7200萬元,比上年同期減虧86.05%-88.76%。
推動養豬行業盈利向好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回暖、生豬銷售均價上升,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下降推動養殖成本下行等原因。
比如牧原股份在1月初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中就表示,公司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生豬銷售均價較上一年同期上升,且生豬養殖成本較上年同期下降。
已經發布業績快報的新希望表示,2024年養殖成本穩步下降,同時二季度以來生豬行情回暖,豬價較同期有所上漲,公司實現了扣非后凈利潤大幅扭虧為盈,增幅達到113.37%,以及歸母凈利90.05%的同比增長。
新希望也預計2025年一季度實現歸屬凈利潤4.3億-5億元之間,與上一年同期虧損19.34億元相比,大幅扭虧。主要原因仍然是養殖成本下降和豬價較上年同期略高等推動。
推動養豬企業業績好轉的兩個主要因素中,豬價上漲的利好正在消退。正如新希望所言,一季度豬價較上年同期“略高”。
根據牧原股份發布的年報,2024年三季度是公司盈利的最佳時刻,歸屬凈利潤達到96.52億元,四季度降至74億元。2025年一季度盈利上限是48億元,環比繼續下降。
2025年1-3月,牧原股份共銷售商品豬1839.5萬頭,仔豬414.9萬頭,種豬11.3萬頭,合計2265.7萬頭。與之相比,2024年四季度,公司共銷售生豬2145.8萬頭。其中,商品豬2034.6萬頭,仔豬105.3萬頭,種豬6萬頭。
不難發現,生豬銷售總量在增長但豬價相差明顯了。2024年10-12月,牧原股份商品豬每公斤價格分別為17.17元、16.22元和15.29元。2025年1-2月商品豬每公斤價格降至14.76元,3月繼續下行至14.3元。
與之相比,2024年1-2月,牧原股份商品豬每公斤為13.84元,3月為14.24元。2025年3月的商品豬價格已經沒有多少優勢。
2025年1月,新希望商品豬銷售均價15.41元/公斤,同比漲幅為15.86%。3月商品豬銷售均價14.55元/公斤,同比漲幅僅剩下1.46%。
行業變化也基本如此。博亞和訊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全國生豬均價為14.62元/公斤,從時間上追溯,2月13日跌破15元/公斤。作為對比自2024年3月豬價開始逐步攀升以來,4月之后生豬價格基本在15元以上,即目前生豬價格同比開始下降。
自2024年3月開始的生豬價格上漲趨勢,在8月中旬達到21元/公斤的反彈最高價。此后,生豬價格開始快速回落。只是與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四季度豬價仍有顯著的上漲優勢。進入2025年后,生豬價格繼續下降,同比漲幅逐漸抹平直至開始負增長。
機構的觀點也是如此。長江證券指出,2025年一季度生豬均價約15元/公斤,相比2024年一季度約14.5元/公斤的均價有所提升。2025年一季度平均自繁自養盈利約92.58元/頭,同比扭虧為盈。但是,2025年一季度盈利水平相比2024年下半年已經有顯著回落,2024年三季度與四季度的平均自繁自養利潤分別為500.36元/頭與217.98元/頭。
去產能意愿減弱
和下游需求端相對穩定相比,上游供給端的變化是豬價起伏的主要原因。在影響豬價的諸多因素中,能繁母豬存欄量是重要指標。
能繁母豬存欄數量變化到商品豬供給變化歷時約10-12個月,能繁母豬配種后約4個月生產仔豬,再過約6個月商品豬出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變化大致對應10-12個月后生豬供給變化。
農業部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390萬頭,達到了階段高位。之后能繁母豬存欄一路下降至2023年5月的4258萬頭。在小幅反彈后,能繁母豬存欄繼續下降。直至2024年4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降至3986萬頭的低位。
如前所述,全國生豬價格從2024年3月開始逐步反彈,直至8月達到了反彈高點。即便后續價格開始回落,價格同比仍具有優勢。這一前提是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下降通道中。
每隔一個季度發布的數據顯示,生豬存欄也在2024年3月降至4.09億頭的低點。能繁母豬存欄下降疊加生豬存欄降至階段性低位,生豬價格開始走高。
在2024年2月,農業部發布新規,將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從4100萬頭調整為3900萬頭。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區間,即3588萬-4095萬頭,屬于綠色區域。以市場調節為主,不需要啟動調控措施。
處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或105%-110%區間即黃色區間時,要加強監測預警、啟動產能增加機制或者產能調減機制等。
2024年4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降至3986萬頭,已經接近農業部設立的39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目標。這之后,能繁母豬并沒有繼續減少,而是小幅攀升,2024年6月,能繁母豬存欄再次站上4000萬頭,11月一度達到4080萬頭。
2025年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066萬頭,存欄量回到了2024年初的水平,能繁母豬存欄去化遇到了“瓶頸”。
2025年2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與39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相比,即將超出105%的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間。
這意味著至少在2025年10月前,生豬市場供應將持續保持充裕狀態,繼而也將對生豬價格形成壓制。
國聯民生證券指出,生豬養殖行業仍處于產能相對過剩階段,養殖利潤繼續走低,2025年2月散養生豬每頭凈利潤75元,環比減少60.1%;規模養殖生豬每頭凈利潤131元,環比下降38.9%。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4年4-1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整體增加,疊加行業生產效率在逐步提升,國聯民生證券預計2025年10月之前生豬出欄量或保持增長,豬價或承壓運行。農業部2025年1月能繁母豬數據開始下降,豬價和仔豬節后持續走弱,行業盈利水平或有所下降,未來產能去化趨勢或有所加強。
飼料漲價
豬價同比漲幅收窄甚至是負增長,影響養殖企業盈利。核心原材料漲價進一步壓制豬企盈利空間。
規模化豬企不斷下降的成本是公司能夠盈利的基礎之一。還是以牧原股份為例,根據公司歷年披露的數據,2020年全年公司商品豬完全成本15元多。公司2022年全年平均商品豬完全成本在15.7元/公斤左右。
2023年,牧原股份平均商品豬完全成本約15元/公斤左右。2024年全年降至約14元/公斤。這其中,2024年底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公斤左右。2025年,牧原股份的成本目標是全年平均12元/公斤。
不難發現,2020-2023年,牧原股份商品豬完全成本基本在15元/公斤以上。從原材料構成核心之一的豆粕價格來看,2020年中,豆粕期貨價格開始穩步上揚,一口氣漲至2021年中的階段性高位。
在短暫調整后,豆粕期貨繼續上揚,2022年和2023年都維持在高位。直至2023年12月后才開始步入下行通道,2024年12月創下價格下行的低點。
也正是在豆粕價格開始下行后,牧原股份完全養殖成本擺脫15元左右的區間連續向下突破。
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牧原股份表示,過去幾年小麥、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計占營業成本的比例約在55%-65%,上述大宗農產品價格波動會對公司的經營數據產生較大影響。
新希望此前也表示,禽肉、生豬等食品原材料成本占比較高,2021-2023年占比分別為70.25%、67.06%和68.25%。同樣還未披露2024年報的溫氏股份在此前的投資者股東平臺上也表示,2023年全年,公司肉豬養殖綜合成本約8.3-8.4元/斤。其中,養戶飼養費約占13%,飼料成本約占51%。養戶飼養費和飼料成本占比與2022年基本持平。
不過,飼料成本的下行已經開始打破。自2024年12月19日的階段性低點開始,至2025年4月11日,豆粕期貨指數已經累計上漲了20.26%。
從2023年12月開始步入下降通道以來,豆粕期貨價格曾在2024年2月至5月的時間內,也曾反彈超過20%。之后還是再次調頭向下,沒能走出上升行情。
豆粕期貨指數本輪反彈用了4個月上漲超過了20%,但實際上,自3月31日大幅上漲以來,僅用10個交易日就拉升了近10%。
成本倒逼去產能
在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下,尤其是關稅相關事件對生豬養殖行業或將產生影響。
4月2日,美國發起所謂“對等關稅”,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一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中國為34%。截至4月11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達到145%,作為反制手段之一,自4月12日起,中國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農產品占中國對美進口總額的比重約為28%,是占比最大的行業。在重要的農產品種類中,大豆是自美進口額最高的品類。
據商務部數據,2024年中國自美進口大豆金額為120.4億美元,同期大豆進口總額為527.5億美元,美國大豆進口額占中國大豆進口總額的比重約為22.8%。此外,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2214萬噸,占大豆進口總量的21.1%,較2017年已經減少了13.3個百分點。
進口大豆壓榨后成為豆粕,作為蛋白飼料來源,2018年之后,推行豆粕減量替代,中國飼料用豆粕添加比例逐步下降,且大豆進口對美依賴度大幅降低。中國畜禽肉品進口對美國依存度不足1%,關稅加征對于畜禽肉品價格的直接影響較小,對于養殖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大宗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抬升。
大豆是動物飼料的重要來源,豆粕主要用于家禽養殖及生豬養殖行業,大豆成本上升將帶動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上升將影響養殖利潤,利潤降低則有助于加速產能去化,使市場集中度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
東興證券表示,對于飼料行業來說,貿易摩擦加劇大宗原料波動,給飼料企業采購和成本控制帶來更大挑戰,龍頭企業有望攫取超額收益。
對于生豬養殖行業,豬價徘徊在盈虧平衡點上下,飼料成本的抬升將推升養殖端的成本壓力,行業落后產能出清有望,具備成本優勢的養殖頭部企業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凸顯。
對于豬飼料企業而言,華鑫證券指出,在中短期,中美貿易關稅上行預計將會推動后續國內大豆及其榨油后副產物豆粕價格的同比上行。
由原材料成本價格加成定價的豬飼料,預計2025年飼料價格將伴隨豆粕價格的上行而實現價升。同時因全國生豬養殖量的快速提升,豬飼料需求也將擴大。最終豬飼料行業有望呈現量價齊升,預計2025年一季度行業業績就將初步兌現。
本文刊于04月19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