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說法",按照一般佛教的說法,是釋迦牟尼佛在不同時間段講經說法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也稱為“三時教”。分別是:
第一時期:四圣諦
第二時期:般若
第三時期:如來藏
每個時期針對的眾生根器和層次不一樣,我們整體的看一下,也知道自己修行在什么層次。可能有些人對佛法開始感興趣,想去深入了;有些人已經在不同的修行圈里,修過相應的法門了。有個總的概括會對大家有一些幫助,所以我們就開始這樣一個探討。
聽聞佛法,“聞思修”的學習本身就是個修行。專注的學習,自然就能得到加持。聽聞佛法內容之中,本身也是在充電。
佛法到底在告訴大家什么?所有的內容歸納起來叫“緣起性空”。第一步就是緣起,緣起就是因果、規律、宇宙的真理。修學佛法一定要明白這個目標,我們要追求真理、掌握真理,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命,理解自己的世界。
我們經常在佛殿看到的佛像,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兩邊是佛的兩大弟子,一個是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一個是大迦葉(shè),代表修行第一。舍利弗在修行過程中一直在追尋真理。
釋迦牟尼佛所處的時代跟春秋戰國是同期,屬于軸心時代,各種的思潮、哲學、修行方案、人生的意義都蜂擁而至。那個時代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情景。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就選在這個時期,到達印度各種哲學思潮和修行最中心的地方開始宣傳弘揚佛法。
舍利弗也是在那個圈里到處尋找真理,他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是誰,這個世界怎么回事,這個世界誰來把控?這些問題一直還沒想明白。
有一次他看到馬勝比丘,是當時佛度的五比丘之一,氣色特別好,無比安詳,就問他:“你到底得到什么好的真理了?跟我分享一下。”
馬勝比丘回復:“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這句話就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所有講法的核心。
我們在寺院經常看到塔,塔就代表佛的法身,塔里要么裝著成就者的舍利,要么就有一張紙寫上偈誦,叫佛的“法身偈”,就是馬勝比丘的這段話。
意思是這個世界是因緣所形成的法,沒有一個天神、上帝、主或者大自在天在控制,乃至于自己,全是因緣形成的。其實你沒有主宰者,我們以為自己可以主控什么也是個假象,沒有自己,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假象。
之前提到過,我們的神經、意識形態、所有的想法、快樂和痛苦的感受要么是外在的思想輸入,要么是神經給我們提供的各種分泌。
舍利弗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那天他聽到這個偈頌,恍然大悟。據佛經記載,他就證得了初果。
修行的次序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就是阿羅漢,阿羅漢就了脫生死了;初果相當于見到了真理,剩下的就可以去保任,提高對真理的認知,就可以了脫生死。
舍利弗聽聞這段“法身偈”,明白了,已經確信了這就是真理,他就再也沒有恐懼了,就知道無我了。這個世界是因緣所形成的,沒有主宰者——他明白了佛講的道理。這是舍利弗對真理的追尋。
釋迦牟尼佛自己追尋真理的過程,是看到生老病死,覺得人類一定要面對生老病死,無法自由,所以就一定要去追尋解脫方法,再去修行。
《華嚴經》講,他成佛后入定七天七夜,覺得佛法既簡單又難。說簡單是因為只要大家能夠相信、能夠接受,很簡單就能夠成就、能夠解脫;說它難是在于一般人很難去理解和接受,不愿意相信,沒有自信,眾生不敢承認自己本來就是佛,所以緊緊的執著于外在的一切。
所以他就把佛法分了三個次第,第一個叫小乘或者聲聞乘,第二個叫大乘,更高的叫如來藏系的法門,這就是“三時說法”。我們接下來分別詳細探討。
(未完待續)
▍版權聲明:
○ 本文轉自賢威法師,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