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選擇之后要承擔多少代價?近些年來無論是高考、研考還是公考,都已經完美詮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事實上,即便很多人知道跟風選擇的后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還是會選擇跟風,不僅僅是明知故犯,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選擇。
當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困境,不僅僅是學生們的困境,更是其背后數千萬個家庭的困境,而每當逢年過節回家的時候,就成為畢業生們最頭疼的時候,一方面是就業的困頓,另一份是親戚們的輪番盤問,這些都讓大學生們感到頭疼不已。
為了應付這些熱情的親戚們,不少人把考公務員、考研究生搬出來當擋箭牌,而這兩個回答之所以能成為萬用的擋箭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少親戚都覺得,考公、考研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考公,即便學生們不主動說,也會有不少親戚長輩勸著你考公。
“還在勸你考公的人,沒安好心”,北大女生說實話,數萬網友贊同
可一名北大的女同學,主動曬出學生證,為的就是改變大學生關于就業的偏激觀念,在她的視頻中,一句“勸你考公的人,都是沒安好心”,不僅打破了家長對于考公的刻板印象,也說出了數萬網友的心里話。
看似離經叛道的一句話,卻是針對當下就業局勢中的一句“大實話”,在就業困境之中的大學生們,面對的選擇無外乎有兩種,一種是讀研另一種就是考公,不同的選擇卻有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競爭激烈難度大。
在這種情況下,出國留學成了不少親戚口中的“捷徑”,可在北大女同學的眼中,出國留學是最沒有性價比的選擇,除非你有能力在國外就業立足,否則按照當下留學生學歷的認可度來看,出國留學除了浪費錢沒有更多的意義。
其次就是被捧上神壇的“考公賽道”了,都知道公務員的待遇有多好,可考公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嗎?北大女生說出的實話收獲數萬網友的贊同:還在勸你考公的人,都是沒安好心,可以直接拉黑了!
北大女生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否認公務員待遇的優勢,而是從考公的實際難度出發的,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稍微好一些的崗位動不動就是成千上萬人競爭,哪怕是地方偏僻、待遇一般的崗位,只要粘上了“體制內”這三個字,報考人數也能突破三位數。
考公就是現實版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些完全不了解考公局勢的人,隨隨便便就能說出勸你考公的話,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學生時代在全班50人的情況下都考不上班級第一的人,怎么可能在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人之中成為那個第一名?
這顯然不是努力能實現的,在你足夠努力的情況下,還得看運氣和天賦,少了任何一點都難以實現上岸的夢想,可偏偏不少大學生受到了這種考公熱潮的影響,就業觀念也變得偏激,竟然真的把考公當成了唯一的出路。
看似穩妥的考公選擇,實則放棄了更多就業機會
種選擇看似穩妥,實則暴露出當代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的認知盲區,這何嘗不是信息差導致的就業認知誤區呢?很多學生扎堆考公,卻忽視了其他優質就業渠道,一個宿舍全員備考公務員的現象就足以說明:學生們缺乏對就業市場的全面認識。
一些學生受到輿論的影響,看到985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懷疑自我,認為即便學歷再高也是無用,不如拼盡全力考入體制內,殊不知985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說法多是以偏概全,而這樣的選擇也讓他們在無形之中錯失了太多的機會,
真正的問題不在學歷,而在于專業能力的培養,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即使考上公務員也難以勝任工作。而忽略了個人能力的培養,把全部的賭注壓在考公上,更是把就業的風險指數拉到了最大值。
除了公務員考試之外,央國企的招聘也是另一條不錯的出路,這些企業不僅待遇優厚,工作環境也相對輕松,入職門檻比公務員考試要低得多。薪資待遇普遍在五六千起步,還有穩定的晉升空間。對想要兼顧工作穩定性和生活質量的畢業生來說,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校招正是進入央國企的黃金通道:大公司的校園招聘為應屆生提供了優質崗位,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都優于基層公務員,抓住校招機會,往往比投入大量時間備考公務員更有效率。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