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太平天國的翼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但結局卻讓人唏噓。
他帶領的太平軍殘部在四川大渡河畔被清軍圍困,為了保住手下性命,他選擇了投降。
然而,清軍壓根兒沒打算放過這幫人,用一種特別殘忍的方式甄別降卒:看前額有沒有毛茬,有毛茬的活命,沒毛茬的殺。
從廣西農民到太平天國翼王
石達開生在廣西貴縣(現在叫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是個客家人,家里種田為生。他小時候就挺聰明,腦子活絡,還喜歡練武,鄉里人都說他有點兒不一般。
12歲那年,他已經能看《孫子兵法》這種書,氣度不像個普通小孩。1847年,洪秀全和馮云山搞了個拜上帝會,石達開被拉了進去,很快就成了貴縣那塊兒的骨干。
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才20歲,就被封為“翼王五千歲”。這“翼王”聽著挺牛,意思是太平天國的羽翼,地位很高。他年紀輕輕就成了核心將領,靠的是真本事。
長沙打仗,西王蕭朝貴死了,太平軍被清軍圍得死死的,石達開帶著人西渡湘江,打了個“水陸洲大捷”,硬是把隊伍救了出來。后來他又帶兵拿下岳陽、占了武漢,28天跑了1800里,仗仗都贏,清軍一提他就頭疼。
1853年,太平天國把南京改名叫天京,定都那兒。石達開留在天京幫東王楊秀清干活兒,管政務管軍事。他這人有個特點,不貪不色,也不跟其他王爺似的爭權奪利,老百姓和兵都挺尊敬他。
可惜好景不長,1856年天京事變,楊秀清被殺,內部亂成一鍋粥。石達開不想摻和這些破事兒,1857年5月帶著幾萬人馬離開天京,自己出去打天下。
他帶著隊伍跑遍了江西、浙江、福建,最后想在四川弄個根據地。1863年春天,他第三次帶兵進四川,分三路走,想拿下成都。可惜情報出了問題,清軍又圍得緊,他在四川大渡河邊被堵住了。
5月,河水暴漲,清軍把渡口封死,糧道也斷了,隊伍餓得不行。6月初,石達開實在沒辦法了,決定投降,不是他怕死,而是想保住手下的命。
他在給四川總督駱秉章的信里寫得很清楚,說自己愿意死,只要能放過三軍,但清軍那邊根本不講信用。投降之后,石達開被押到成都,被凌遲處死,才32歲。
前額有毛茬者活命的甄別方式
清軍他們把降卒集中起來,開始挨個兒檢查,不是看你投降的心誠不誠,而是看你前額的頭發。前額有毛茬的,說明是新兵或者老弱,清軍覺得這些人沒啥威脅,就放了;前額光溜溜的,留著長頭發,說明是老兵,身體好、經驗足,這種人清軍直接拖出去殺。
太平軍打了好多年仗,老兵一般都留長發,身體壯實,是主力部隊;新兵或者老弱呢,頭發可能是剛剃過沒多久,或者本來就沒力氣留長發,清軍就覺得這些人翻不了天。
甄別完之后,清軍沒給這些老兵任何活路。6月21日早上,唐友耕一聲令下,清兵和彝族土兵沖上來,把這2000多人圍住就砍。
降卒都沒啥武器,根本跑不掉,清軍殺得一點兒不手軟。史書上寫,河灘上血流成河,河水三天都是紅的,連清軍自己的參將方有才都記下來,說尸體堵了河道,血沫子三天還漂著。這事兒干得太狠,連當時的一些清軍官員看了都覺得不像話。
石達開5歲的小兒子石定忠也被抓了,關在牢里。這小孩兒天天哭著要見爹,清軍怕他長大報仇,干脆把他用石灰袋悶死的。新上任的臬司楊重雅下的令,獄卒謝福動手。
跟石達開一起投降的幾個親信,比如宰輔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也沒逃過去,全被殺了。清軍這邊呢,唐友耕因為剿了石達開殘部,得了大賞,升了四川提督,風光得很。楊應剛因為勸降有功,也拿了賞錢,官路順暢。
石達開死了以后,太平天國運動很快就垮了。他這人打仗厲害,腦子也好使,還不貪權,算是太平天國里少有的明白人。可惜天京內訌把他逼走了,后來又碰上大渡河這死局,命不好。
史學家對他評價挺高,說他是太平天國最有軍事才能的將領之一,但也有人說他投降是失策,覺得他要是拼死一搏,說不定還有翻盤的機會。
石達開殘部的結局,是中國近代史上挺慘的一頁。
參考資料
貴在行走|安順場: 石達開“悲劇”覆滅地 封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