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近年來,“銀發旅游”經濟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全國老齡委調查數據顯示,當前“銀發旅游”人數已占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銀發群體正成為旅游消費的生力軍。
上午10時,一輛大巴將40多人的“老年攝影團”送到了上海閔行區的一處文化創意園內。不同于傳統旅游團急匆匆的參觀模式,“老年攝影團”每天行程僅安排3個景點,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都較長,以便讓這些老年游客悠閑游覽、找角度拍照。
導游介紹,自己平均每個月有17天的時間都在帶團。由于老年人的休閑時間充裕,因此,她工作日接待的主要以老年人旅行團為主。
在浙江嘉善的西塘古鎮景區,一支60人的四川老年旅行團在導游的帶領下體驗了漢服妝造與漆扇制作。整條老年特色游路線涵蓋了坐船游古鎮、觀看越劇演出等項目,步行少,文化氛圍濃厚。據了解,四五月是老年人旅游的高峰期,為了方便老年游客,景區適時開展了適老化改造。
在上海,為了方便老年人步行出游,超過600個街道紅色電話亭升級成了“Hello老友亭”。不僅保留了傳統的通話功能,還融入了“一鍵打車”、便民就醫等適老化服務。老年人不用打字輸入起始地點,可以“一鍵叫車”,車輛通過電話亭的定位來接送老人。
在江蘇淮安的河下古鎮景區,這里也針對老年游客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不僅在游客中心增添了輪椅、AED急救設備等,還在景區周邊增設了休息座椅。同時,景區還聯合中醫館、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景區醫務室,形成覆蓋景區的醫療保障體系,確保第一時間為老年群體提供健康咨詢和醫療服務,讓老年群體可以安心游玩。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3.1億。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占比分別為22%和15.6%,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對于老人群體而言,旅游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逐漸變成他們“老有所樂”生活方式的新剛需。
“銀發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旅游新業態前景廣闊
“銀發旅游”的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旅游市場的增長,還推動了旅游產業的創新與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來自江蘇常州市區的張建國夫婦倆是溧陽市戴埠鎮一家農莊的常客,每年他們都要來這里旅游5次以上,每次至少一個星期。
像張建國這樣退休后選擇到鄉村邊旅游、邊休養的老人不在少數。當地某農莊負責人表示,2015年,剛開始營業時只有30個房間,目前已有150個房間,有時仍然供不應求。這些當地閑置的農房由農莊租下用做民宿,既增加了村民收入,還給不少村民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
以康養、旅居為主的鄉村游不僅發展了當地民宿經濟,還帶動了工藝品、新鮮蔬菜、肉類等一系列農產品的銷售。在江蘇南通,許多來自上海的養生團甚至會專門去當地的農產品展示館,采購大米、糧油等土特產。
隨著“銀發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旅行社及景點也在不斷提出創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目前,不少旅行社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推出“一對一”定制游服務。盡管一天的價格在600元左右,比傳統跟團游價格高約30%,但個性化定制可以根據游客的興趣、時間、預算來設計專屬行程,避免了傳統旅行團“走馬觀花”的模式,因此越來越受 “銀發一族”的歡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