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2025年4月21日——復活節后的星期一,全球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88歲的教皇方濟各在復活節翌日突然離世,震動全球信仰界與政治圈。令人唏噓的是,就在教皇辭世前一天,他才剛剛與美國副總統JD·萬斯進行了一場充滿緊張氛圍的短暫會面。這一次短暫卻不平凡的“復活節對話”,如今也成了方濟各與這位美國保守派副總統之間的最后交流。
會面的張力:尷尬的笑容背后是理念的碰撞
4月20日復活節當日,萬斯在警衛護送下進入梵蒂岡,通過側門進入圣瑪爾大之家,與因健康問題未能主持彌撒的教皇方濟各會面。梵蒂岡方面稱,雙方會面“僅持續了數分鐘”,目的為“互致節日問候”。但根據多方透露,這場短暫會談的背后其實暗流洶涌——主要聚焦于特朗普政府即將實施的大規模移民驅逐政策。
方濟各向來以關愛邊緣群體為信仰核心,對移民的包容與關懷是其整個教宗任期的標志性議題。而萬斯,作為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路線的堅定推行者,主張強化邊境、驅逐非法移民,甚至曾引用天主教神學概念“愛之秩序”(Ordo Amoris)為其政策背書。
方濟各并未直接反駁萬斯的引用,但在今年2月的一封致美國主教的信中,罕見地對該概念進行了“澄清式”闡釋,暗中對萬斯的政治應用提出批評:“真正的基督之愛,是源自對好撒瑪利亞人比喻的沉思,它沒有邊界,沒有例外。”
最后的禮物與無法修復的分歧
盡管會面氣氛緊張,但教宗依舊延續了其溫暖的姿態。他為萬斯三名未隨行的孩子準備了三顆巨大復活節巧克力蛋,并贈送了梵蒂岡定制領帶和念珠。萬斯對教宗表達了敬意和祝福:“感謝您接見我。我每天為您祈禱。”教宗則以微笑回應,仿佛一切如常。然而,這背后是難以彌合的裂痕。
萬斯的幕僚稱,副總統此行“表達了對教宗的敬意”,但同時堅稱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不會因宗教批評而后退。就在復活節前一日,萬斯還與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教、外交部長加拉格爾大主教進行正式磋商。據透露,會談涉及全球宗教迫害、烏克蘭及加沙沖突,以及“美國教會在移民問題上的角色”。
移民政策、信仰與政治:特朗普路線的道德爭議
此次會談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即將啟動的移民大規模遣返計劃。據白宮數據顯示,預計將有超過120萬人受到影響。而萬斯則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移民問題“必須以國家為本”,并稱這是“出于對美國家庭和社會結構的保護”。
他還引用中世紀神學中的“愛之秩序”,主張“應優先關照家人、鄰里、公民,然后才是外人”。這一言論引發諸多神學界人士批評,包括一些美國紅衣主教公開反駁,稱該解讀“扭曲基督博愛精神”。
而方濟各也以其一貫溫和卻堅定的語氣,在2月的書信中強調:“愛不是逐層擴張的利益圈,而是無條件的手足之情。”
“后自由主義”與教會未來路線的碰撞
萬斯于2019年皈依天主教,并與一個小眾的“后自由主義”天主教派別關系密切。該群體被部分批評者認為具有反動或威權主義傾向。
后自由主義者通常反對墮胎和LGBTQ+權利。他們設想通過掌控政府機構和大學等體制,從內部推翻現有精英統治,并推行其所謂“共同善”的治理理念。
一場未完成的對話,一位教皇的最后信念
方濟各在彌留之際未再公開露面。而萬斯會面結束后即離開梵蒂岡,僅停留17分鐘。隨后與家人在圣保祿大殿參加彌撒并參觀圣徒墓地,未再對教宗發表進一步評論。
教皇方濟各的離世,不僅是一位宗教領袖的告別,也是全球信仰與政治交匯點上,一道逐漸合攏的裂痕。他留下的問題,遠未結束:美國政府是否會繼續強硬驅逐移民?天主教教義如何在保守派與普世派之間尋找平衡?下一位教宗,又將如何回應這個政治極化日益加劇的世界?
正如教皇最后一次信中所說:“我們必須不斷思考那個來自異鄉的撒瑪利亞人,因為他才真正詮釋了什么是愛。”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