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融創中國公布境外債務二次重組方案,總規模約95.5億美元。
既然是二次重組,那么就有第一次,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次的重組方案(2023年3月提出):
1、擬發行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可以在重組生效日12個月內,以20港元的轉股價轉為融創中國的普通股;如果選擇不轉股,利率為1~2%。
融創中國當時市價2.7港元左右,遠低于20元的轉股價。
2、發行17.5億美元的五年期強制可轉換債券,債權人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間、或者在觸發約定的條件時轉股。5年到期后仍未行使轉股權的,將全部強制轉換為融創中國的普通股。
3、債權人可以選擇將現有債權轉換為融創服務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融創服務的股權,交換價格為60個交易日加權平均股價的2.5倍,同時不得低于每股17港元,規模上限約4.49億股,約占融創服務已發行總股數的14.7%。
融創服務是融創系旗下的物業公司,也在港股上市,當時股價約2.5港元,也遠遠低于17港元的最低轉股價。
2023年11月20日,融創中國宣布完成境外債務重組,涉及本金約90.4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及其他境外工具或債務,以及應計未付及違約利息等費用。
為什么要進行第二次重組呢?
一是因為業績恢復不及預期,各大房企銷售額年年下滑,融創中國也不例外;
二是被債權人申請清盤,中國信達(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10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了對融創中國的清盤呈請。
境外債務二次重組方案的特點是: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將全額轉換為股權,覆蓋公開市場債券、私募貸款等全部境外債務。
如果能夠實施,融創中國理論上能夠出清所有境外債務。
債權人可選擇兩種新強制可轉換債券(新MCB)進行轉股:
1、新MCB1:轉股價為6.80港元/股,持有人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并于生效后6個月強制完成轉股。
2、新MCB2:轉股價為3.85港元/股,可在重組后18-30個月內轉股,但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
4月21日,融創中國收盤價僅1.58港元,遠低于6.8或3.85港元的轉股價。
此外,“為維持股權結構穩定,主要股東(即孫宏斌)能夠持續為集團的保交付、債務風險化解及長期業務恢復貢獻價值,持續鞏固各方信心并更好地整合資源”,債權人還得將23%的新強制可轉換債券發行予主要股東或其指定方,以將主要股東的股權比例維持在一定水平。
主要股東僅享有該等受限股票的投票權等有限權利,在6年內不得處置、抵押、轉讓受限股票以換取經濟收益,除非達到特定限制條件。
也就是說,債權人不僅要接受高價債轉股,還要將新可轉債涉及23%的投票權等權利轉給主要股東。
如果在規定時間內表態支持以上方案,合格債權人將獲得合格受限債務本金總額1%的“早鳥同意費”。
與碧桂園的重組方案相比,融創中國顯得“誠意滿滿”,畢竟沒有削減本金。
不過,債權人應該心知肚明:任何方案都是例行公事的拖延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