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陜西西安消費者秦女士使用“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修復敷料(G型)”后,臉部出現發硬、腫脹等不適癥狀。2024年2月,秦女士將產品送檢,報告顯示該產品含表皮生長因子(EGF)成分,含量在567.3pg/ml - 585.7pg/ml之間,而該成分未在產品備案中標注。
可復美面膜深陷EGF風波,引發眾多消費者關注。這一事件的發生不僅關乎可復美品牌聲譽,更與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緊密相連。那么,EGF是什么?對我們的皮膚有何影響呢?
表皮生長因子(EGF)又名“人寡肽- 1”,由53個氨基酸組成,在醫學領域常用于治療燒傷、創傷及外科傷口愈合,加速移植的表皮生長,但因其未被收錄于《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2015年版),且國家藥監局在2019年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中指出,由于分子量較大,表皮生長因子在正常皮膚屏障條件下較難被吸收,一旦皮膚屏障功能不全,可能會引發其它潛在安全性問題,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其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
多方檢測現分歧,可復美陷入EGF漩渦
在秦女士反映情況后,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巨子生物的成品庫和留樣室里,抽取了“可復美”和“可預”兩個品牌的“重組膠原蛋白修復敷料”進行送檢。報告顯示“可復美”和“可預”的“類人膠原蛋白修復敷料”,經檢驗均未發現“表皮生長因子”。
日前,仍有多名消費者在投訴平臺上反映使用可復美產品后出現過敏、腫脹等問題。2025年3月,大象新聞記者購買了包括可復美等在內的多個知名品牌面膜產品,并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4月11日發布報道顯示,11款產品中有9款均查出含有EGF其中包括包括“可復美”“可麗金”“歐萊雅” 等,可復美等9款產品的檢出濃度范圍從0.2419pg/ml至480.1pg/ml不等。
面對此次風波,2025年4月12日凌晨,可復美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致廣大可復美消費者的一封信》。信中強調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均未添加人表皮生長因子(EGF)。公司還表示,為確保檢測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委托了兩家專業檢測機構,經過雙重檢測,結果一致表明送檢樣品中未檢出人表皮生長因子(EGF)成分。并且稱已配合監管部門完成多輪檢查,各項結果均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指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雖廣泛應用于醫學、食品安全等領域,但其可靠性高度依賴試劑盒的特異性、靈敏度等因素,且全球尚無適用于化妝品中EGF檢測的商用ELISA試劑盒,ELISA法本身存在一定假陽性率,需通過質譜法、免疫印跡法等技術綜合判斷。這導致檢測報告易受到質疑,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方法是否合理、標準,也缺乏權威定論。
陜西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勵表示,“械字號”面膜屬醫用敷料,歸醫療器械范疇,藥監局雖未嚴禁添加EGF,但也不可隨意添加,相關產品都需在藥監局備案注冊。同時,國家明確禁止廠商在化妝品中添加EGF。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整形修復科副主任醫師陳猶白表示,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慮,EGF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因為該成分的過度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組織增生,臨床上有些患者在非醫療場所接受面部生長因子注射后,會出現組織增生、硬結、肉芽腫等病理性改變,部分病例甚至需通過手術才能修復。但如果在創面上,遵醫囑按療程使用正規的EGF藥品,則不會出現問題。
高增長與高風險并存,可復美驅動巨子生物的喜與憂
可復美是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于2011年創立的專業護理品牌,秉持肌膚科學護理理念,以重組膠原蛋白為核心技術,掌握33種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及C5HR仿生組合專研技術。發展歷程中斬獲多項榮譽,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產品涵蓋醫療器械系列等,通過不同有效成分的科學搭配,為敏感、皮炎痤瘡、美容項目后護理等肌膚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由近幾年巨子生物的業績可知,2022年,其營收約為23.64億元,同比增長約52.3%;歸母凈利潤約為6.96億元,同比下降約13.95%。2023年,其營收約為35.24億元,同比增長約49.05%;歸母凈利潤約為14.52億元,同比增長約108.59%。2024年,其營收約為55.4億元,同比增長約57%;歸母凈利潤約為20.62億元,同比增長約42%。
值得注意的是,可復美作為巨子生物的核心品牌,在2024年收入達45.4億元,同比增長62.9%,占巨子生物總營收八成以上,年報中表示此次業績增長主要原因,其一是持續拓展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優化運營策略,進一步增加品牌影響力;其二是明星產品收入持續增長,其三是持續拓展面霜等品類產品。
此次“EGF添加門”事件,對企業聲譽、產品市場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戰略的穩健推進構成嚴峻挑戰。
知名品牌營銷咨詢公司合伙人營銷專家王悅表示:可復美成為業績增長核心驅動力,但品牌結構存在風險,可復美營收占比過高,可麗金營收占比驟降至,新品牌發展緩慢。一旦可復美因質量、競爭或輿論等問題受挫,公司整體業績將受重創。
資深財務分析機構首席分析師,財務專家陳宏表示:從財務數據看,巨子生物表現亮眼。高毛利率體現產品強大溢價能力,源于技術優勢與品牌影響力。成本控制方面,隨著產能擴大,重組膠原蛋白等核心成分生產效率提升,實現成本邊際遞減。不過,公司商業模式存在隱患。銷售及經銷開支從2019 - 2024年大幅增長,呈現重營銷輕研發特征,與愛美客等同行相比,研發投入占比長期偏低,這可能制約長期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影響長期競爭優勢。并且公司依賴功效護膚單一業務板塊收入,功能性食品、醫用敷料等業務占比低,難以形成多輪驅動增長格局,未來需平衡營銷與研發投入,拓展多元業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