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某天中午,喀什烈日炎炎,忙了一上午的巴郎子走出“魔障鐘表店”,看見旁邊“母裝絲綢布業”的古麗也正要午休。兩人對望一眼打個招呼,決定一起去樓上的“人必知西餐廳”吃個午餐。
以上是我望著這三個堆疊的店鋪招牌,編出來的場景。
這是屬于喀什的城市魔力——店鋪招牌必須使用雙語,但維吾爾老鄉的漢語又不是那么流利,于是在機翻的作用下,呈現出某種質樸、離譜又浪漫的詩意,實在太容易激發一個內地旅行者的想象力。
尤其是“魔障鐘表店”,我實在難以猜測維吾爾語的原文究竟想表達什么。但被數不清的手表環繞著,我立刻就意識到生命短暫、時間流逝不復返,不珍惜時間可不就是生命的魔障嗎?所以表壞了,要及時來修理啊!
喀什自古是絲路重鎮,商業繁榮,如今老城周邊聚集了大量的服裝店、美妝店,這些店鋪取名喜歡用直白、熱情的形容詞。
“明媚黑眼睛化妝品店”,光看店名都能想到一個辮子長長、眼波婉轉的維吾爾姑娘;“真善美內衣批發零售店”,用詞落落大方,一點不擦邊、不扭捏。
當網上輿論還在就服美役、女為悅己者容的話題吵個不停的時候,喀什的女性早已大聲宣布穿衣打扮是“自己的驕傲”。
很多游客喜歡在喀什看歌舞表演,而最熱鬧的歌舞莫過于一場維吾爾婚禮。新人和親朋載歌載舞,每個人都精心打扮,尤其是新娘。
“快樂鏡子婚紗發藝”,每個詞都極簡單,組合起來卻妙得剛剛好:鏡子可不正好照出新娘的興高采烈、神采飛揚么?
婚后生活,媽媽是“性感媽咪”,孩子是“可愛發閃”(想想喜歡朋友圈曬孩子的家長,他們肯定覺得自家孩子漂亮得閃閃發光),日用品則來自“高貴生活用品”,絕不落俗套。用詞熱烈又大膽,直截了當地傳遞出喀什人對生活的美好愿望。
至于男性的服飾為什么在“彼岸”,我也不知道(攤手),請男性讀者自行推測吧。
我經常覺得喀什人在店鋪招牌上寫詩,就連漏字、錯別字都能營造出別樣的氛圍感。比如“回憶黃加工店”,往事在回憶中涂上了一抹金色的濾鏡,如同泛黃的老膠片;刀郎成了“刀浪”,隱隱有種浪客帶刀、行俠天涯的暢快與滄桑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