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去世之后,繼位的為什么是他的第8子、在四大貝勒當中排行最末的皇太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受電視劇影響,很多人相信努爾哈赤生前想立的繼承人是后來率領清朝入關的多爾袞,只不過多爾袞年紀太小,被皇太極用手段奪取了汗王之位。
那么這種說法有沒有事實依據呢?皇太極究竟是怎么上位的?
努爾哈赤生前可是親自立過兩個儲君的,要不是兩個儲君先后被廢,汗王之位怎么也輪不到皇太極。
那么努爾哈赤又為什么兩次廢黜儲君呢?
01、第一任儲君褚英
努爾哈赤的第一任儲君,是他和原配所生的嫡長子褚英。
努爾哈赤的原配妻子是佟佳·哈哈納扎青。她是一個富戶的女兒,努爾哈赤娶她的時候甚至有入贅的嫌疑。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富裕的佟佳氏家族給努爾哈赤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哈哈納扎青早逝,史書對她的記載很少。
但是她為努爾哈赤生了兩個兒子褚英和代善,還生了一個女兒東果格格,全都是努爾哈赤的愛子愛女,從這個角度看努爾哈赤和原配的感情應該不錯。
努爾哈赤以13副鎧甲起兵,開啟統一女真之路的時候,3個孩子當中最大的東果格格只有6歲,長子褚英4歲,次子代善只是個1歲的小嬰兒。
努爾哈赤早年的日子十分艱難,錢都用來養兵了,房子都住不上好的,還要面臨一些族人的明槍暗箭。
危險的時候,努爾哈赤就把3個孩子藏在板柜底下,自己出去對付敵人。
褚英和代善就是在這種危機重重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褚英19歲那年,努爾哈赤第一次命令他獨自領兵出征,討伐安楚拉庫。他一路身先士卒,攻取和招降屯寨幾十處,當作戰利品的人畜有萬余,大勝而歸。
努爾哈赤欣喜無比,給他“洪巴圖魯”的稱號,并封他為貝勒。貝勒在滿語里是王的意思,是當時僅次于努爾哈赤的爵位。
而后褚英繼續領兵作戰,取得不少大勝,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被努爾哈赤授予“阿爾哈圖圖門”的稱號。這在滿語里,是足智多謀的意思。
褚英年紀漸長之后,努爾哈赤見他已經相當成熟,便正式立他為儲君,還命他執掌國政。
然而女真素來沒有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褚英年紀輕,資歷淺,讓那些跟著努爾哈赤起兵的功臣們十分不服,不想聽從他的命令。
褚英的弟弟們也逐漸長大,上戰場立了不少戰功,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而褚英本人,性情粗暴,又年少得志,不把這些功臣和弟弟們放在眼里,把他們都得罪了個遍。
他想鞏固自己的儲君地位,便在分配權力和戰利品的時候有意削弱功臣和弟弟們,更是讓他們人人自危。
最終努爾哈赤最倚重的“五大臣”和幾個最得努爾哈赤器重的子侄們聯合起來,向努爾哈赤反對褚英。
更重要的是,努爾哈赤此時已經決心正式反明,但是一些史料表明,褚英似乎有私通明朝、對明朝泄密的嫌疑。
多方因素之下,努爾哈赤廢黜褚英的儲君之位,把他囚禁起來,并在兩年后,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后金之前,將他處死。
02、第二任儲君代善
努爾哈赤廢殺褚英之后,改立原配所生次子代善為儲君。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之后,設置了四大貝勒。他們是努爾哈赤最出色的4個兒子和侄子,權力和地位高于一般的貝勒,在朝政當中的話語權很高。代善既是儲君,又是四大貝勒之首。
代善打仗十分英勇,老早就戰功赫赫,被努爾哈赤授予“古英巴圖魯”的封號,還是明和后金轉折性大戰薩爾滸之戰的頭號功臣。
然而薩爾滸之戰結束不久,代善就鬧出了不少事端。
他被揭發與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也就是他的繼母私通,證據確鑿。
努爾哈赤又驚又氣。代善是他愛子,也是他殺了褚英之后共患難的原配留下的唯一兒子,他實在舍不得因為被戴綠帽子就廢了代善。
于是他嘴硬說,他們女真本來就有收繼婚的傳統,他老早就交代過代善,自己去世之后代善要負責照顧繼母和弟弟們。如今代善提前照顧繼母,也不算什么大錯。
代善的儲君之位依然不受影響,只是私通的大福晉被努爾哈赤另找理由休棄了。
沒過多久,代善又鬧出了一件大事。
代善的原配也早逝,給他留下兩個兒子??墒谴茀s不像努爾哈赤那樣愛護原配之子,反而對他們多有苛待,以至于努爾哈赤不得不親自把兩個孫子接進宮里撫養。
薩爾滸之戰結束一段時間之后,努爾哈赤帶著女真人遷到薩爾滸城居住。
這時候代善因為和原配留下的長子岳讬搶房子,鬧到了努爾哈赤面前。
努爾哈赤再一次忍氣吞聲,自己住進了較差的房子,讓代善住了岳讬建的好房子。
這事才結束,代善原配留下的次子碩讬因為受不了代善的長期苛待,跑了。
努爾哈赤把孫子找回來之后,聽著孫子的控訴,終于忍不下去了。他就是因為母親早逝,年少時被繼母趕出家門,只能和弟弟相依為命,對孫子們的感受十分共情。
他也根據這一系列事件意識到,代善作為儲君,連自己的家都管不好,更談不好管好后金了。
于是努爾哈赤忍痛廢黜了代善的儲君之位。
03、多爾袞三兄弟強勢崛起
努爾哈赤廢黜了代善的儲君之位后,并沒有徹底剝奪代善的繼承權。
代善依舊是四大貝勒之首,在兄弟當中年紀最大,聲望最高。
而且從那以后努爾哈赤再也沒有立過儲君。
考慮到當時的女真有大家推選繼承人而不是指定父死子繼的傳統,努爾哈赤有可能是不想再干預繼承人的事了,打算等去世之后讓貝勒們自己選新王。
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有了新的目標,想立自己晚年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的兒子為繼承人,但是阿巴亥的兒子們年紀實在太小,他還得觀望觀望。
阿巴亥的3個兒子,正是大名鼎鼎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
其中年紀最大的阿濟格,也比大貝勒代善小22歲,在代善被廢儲君之位那年只有16歲。
直到努爾哈赤去世那年,阿濟格都只有22歲。多爾袞和多鐸更小,一個15歲,一個13歲。
阿巴亥的這3個兒子,是努爾哈赤晚年最愛的兒子。
努爾哈赤晚年把八旗當中的六旗都分配給了兒子和侄子們,自己只親領最精銳的兩黃旗,共60個牛錄。
他又把正黃旗的15個牛錄分給阿濟格,并讓阿濟格成為正黃旗旗主。正黃旗的另外15個牛錄給了多爾袞,讓多爾袞成為正黃旗的小領主。
努爾哈赤本人則只擔任鑲黃旗旗主,且只保留鑲黃旗里的15個牛錄,另外15個牛錄則給了嫡幼子多鐸。
努爾哈赤臨終前還留下遺詔,自己去世之后,手上最后的這15個牛錄連同鑲黃旗旗主之位,也一并交給多鐸。
這么一來,多爾袞三兄弟一共有兩黃旗60個牛錄,成為八旗當中最強大的存在。
此外努爾哈赤臨終前把原鑲白旗旗主杜度調走,鑲白旗旗主空缺。有人猜測,擁有15個牛錄的鑲白旗,原本也是打算給多爾袞的。
年少的多爾袞三兄弟成為爭奪汗位不可忽視的力量。
04、皇太極是怎么繼位的
多爾袞三兄弟雖然迅速崛起,實力強勁,但畢竟年紀太小。
當時的八旗還是強者為尊,多爾袞三兄弟哪怕手握60個牛錄,那60個牛錄也不見得會對沒有軍功的他們死心塌地,幫他們奪嫡。
后金的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以代善為首的四大貝勒手上。這四大貝勒也很難放棄自己的利益,轉而擁戴年少的弟弟繼位。
如果努爾哈赤再多活十年八年,等多爾袞三兄弟成長起來,他或許會從三兄弟當中選一個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但直到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年紀最大的阿濟格也才22歲,雖然上過幾次戰場,卻沒取得多少有說服力的戰功。
15歲的多爾袞和13歲的多鐸更是寸功未立。
已經兩次立儲失敗的努爾哈赤不敢冒這個險。
而就在所有人都盯著代善和多爾袞三兄弟的時候,有一個人已經悄然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
那就是四大貝勒當中相對不怎么起眼的皇太極。
努爾哈赤雖然一共有16個兒子長大成人,但是當時的后金,“嫡庶神教”的觀念十分嚴重,只有妻生的嫡子有繼承權,側室生的兒子要低一等,侍妾們生的庶子更是連兄弟間的排行都不能進,不被當正經兒子看。
所以除了四大貝勒和多爾袞三兄弟之外,努爾哈赤的兒子們能夠覬覦汗位的只有第10子德格類了。他是努爾哈赤第二任大福晉袞代生的嫡子。
但德格類和四大貝勒當中的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同母所生,莽古爾泰是哥哥,戰功更強,聲望更高,又是八旗當中正藍旗的旗主。有莽古爾泰在,汗位是輪不到德格類的。
可是莽古爾泰有一個致命的硬傷: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后來他和皇太極吵架的時候,皇太極曾罵他殺死母親以獲得父親歡心。
前文說過代善私通大福晉事件。但是因為史書的記載遮遮掩掩,而且當時后金是多妻制,努爾哈赤不止一任大福晉,所以后人光看記載是不知道代善私通的這個大福晉是誰的。
莽古爾泰的母親袞代的可能性最大。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莽古爾泰親手殺死了袞代,以討努爾哈赤歡心。
后來的莽古爾泰果然很得努爾哈赤器重,成為四大貝勒之一。
但是他有殺母的污點在,基本上不可能繼承汗位了。畢竟一個人殘暴到連母親都能殺死,他會怎么對待兄弟們呢?
莽古爾泰出局。
四大貝勒當中的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兒而不是兒子,沒有繼承權,也出局。
兜兜轉轉,雖然代善被廢黜了儲君之位,但是到頭來繼位可能性最大的依然是他。他雖然也有污點,但起碼是四大貝勒之首,而且努爾哈赤只廢他儲君之位,沒廢他繼承權。
可能性第二大的就是在四大貝勒當中勢力偏弱、不怎么得努爾哈赤歡心、母親在努爾哈赤眾妻當中地位偏低、也沒有同母兄弟支持的皇太極了。
可以說,別看皇太極總體在兄弟當中優勢不大,乍看上去繼承汗位的可能性不高,但是此時褚英被殺、代善被廢、莽古爾泰自爆出局、多爾袞三兄弟年紀尚小。
此時的皇太極,沒有明顯拖后腿的地方,就變得極有優勢了。
努爾哈赤的兒子看似人多熱鬧得很,但最后的繼承權之爭,就變成了代善和皇太極兩人之爭。
由于努爾哈赤到死也沒有明確樹立繼承人,新的汗王主要由貝勒們,尤其是四大貝勒共同選出,那么繼承權之爭實際上就變成了代善和皇太極的人緣之爭。
比戰功,比努爾哈赤的寵愛度,皇太極是比不了代善。
可是比人緣,代善連自己的家庭關系都搞不好,對上長袖善舞的皇太極,就是全面劣勢了。
就連代善親生的兒子,都支持皇太極。
代善的兒子也不少,但是在努爾哈赤去世的時間點里,已經長大成人、立有戰功、在八旗當中有巨大影響力的,主要是長子岳讬和三子薩哈廉。
其中岳讬還是八旗當中的鑲紅旗旗主,實力非凡。
但岳讬就是前文說過的,因為年幼喪母,被娶了后媽就變成了后爹的代善虐待的那個孩子。
代善娶了繼妻之后,苛待原配生的岳讬和碩讬。疼愛孫子的努爾哈赤看不下去,就把岳讬接到宮里撫養。
但努爾哈赤成天上陣打仗,當然不可能親自事無巨細地養孩子。
當時真正撫養岳讬兄弟倆的,正是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
皇太極只比岳讬大7歲。這么一來,岳讬就和皇太極從小一起長大,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岳讬成了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
后來代善和岳讬、碩讬實在是鬧得太狠,以至于努爾哈赤廢黜了代善的儲君之位。代善惶恐不已,親手殺了繼妻,以討好努爾哈赤。
而這個被代善殺死的繼妻,正是代善另一個影響力巨大的兒子薩哈廉的生母。
薩哈廉面上不說什么,但內心也和代善產生了裂痕。
而且薩哈廉和岳讬這個異母大哥關系很好,或許是受岳讬的影響,再加上薩哈廉是當時后金宗室當中漢化程度最深、文化程度最高的,而皇太極也是努爾哈赤兒子當中難得的文化人。
所以薩哈廉和皇太極的關系也很好,也是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
努爾哈赤去世之后,新汗王正式選出來之前,鑲紅旗旗主岳讬帶著弟弟薩哈廉去向代善攤牌說,他們支持皇太極而不是代善這個親爹繼位。
代善本就性格比較平和,常年有個同母兄壓著對汗位也沒什么執念,再看到連自己的兩個兒子都不支持自己了,他還有什么好爭的呢。
于是代善把自己淘汰出局,在推選新汗王的會議當中第一個提議皇太極繼位。
此時四大貝勒當中沒有繼承權的二貝勒阿敏和早已淘汰出局的三貝勒莽古爾泰也是各懷鬼胎。
很難說皇太極是什么時候對汗位產生想法的,但是他既然有了野心,就開始籠絡支持者。
在皇太極的籠絡之下,加上在阿敏和莽古爾泰看來,支持繼承順位靠前、實力強大的代善,收益顯然不如支持繼承順位靠后、實力較弱的皇太極大。
所以他們也是支持皇太極的。
此時既然代善親自提出讓皇太極繼位,他們自然一口答應了。
四大貝勒都選出皇太極了,其他人也不能說什么了。
多爾袞三兄弟或許不太服氣,但是他們手上只有兩黃旗,哪怕是兩黃旗是八旗當中最精銳的,但他們的對手可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正紅旗旗主代善、鑲紅旗旗主岳讬、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旗主阿敏。
鑲白旗暫時無主,有可能是留給多爾袞的,但是努爾哈赤畢竟沒有明示,自然也不會在這種局勢下支持他們三兄弟。
所以多爾袞三兄弟自然也不能說什么了。哪怕四大貝勒當即逼他們的母親阿巴亥殉葬,皇太極隨即強搶了無主的鑲白旗,并因為后金以黃為尊而逼迫多爾袞三兄弟與他互換旗色,多爾袞三兄弟的兩黃旗就此變兩黃旗,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
就這樣,皇太極成為了后金新的汗王。
當然他這次繼位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為了獲得四大貝勒當中其他三人的支持,他讓渡了很多權力,繼位之后他也不是唯我獨尊的汗王,而是四大貝勒共同處理朝政,共同南面而坐接受朝賀,相當于一張龍椅上坐了4個人。
皇太極又花了很多年的功夫才實現集權。當然這是后話了。
05、努爾哈赤真想過讓多爾袞繼位嗎?
看皇太極繼位的全過程,多爾袞似乎從頭到尾希望不大。他們三兄弟年紀太小了,只有阿濟格上過戰場且戰功不大,本就不可能成為新汗王。
那為什么那么多人說皇太極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呢?
說起來這還真是有史料依據的。
和多爾袞同時代的朝鮮人李星齡在《春坡堂日月錄》里留下了一段記載,大致意思是說,努爾哈赤臨終前指定最愛的兒子多爾袞繼承漢位,又因為多爾袞年紀太小,所以要求大貝勒代善輔政。
代善卻為了避免,謝絕了輔政之位,而提名四貝勒皇太極繼位。
這也是明末清初所有史料當中,目前能夠找到的,關于努爾哈赤臨終前對繼承人人選的唯一史料了。
后來多爾袞的人生十分傳奇,還成為很多電視劇和小說當中的男主角,編劇和作者們為了增強戲劇性,基本采用了努爾哈赤臨終前想要傳位多爾袞卻被皇太極奪位的說法。
于是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繼承人的說法,也就被發揚光大了。
但是這段記載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
- 其一,這是孤證。
明末清初留下的史料非常多,各種檔案、正史野史、筆記傳說數不勝數,但這是唯一一條提到努爾哈赤臨終前指定過繼承人的。
一般情況下,孤證的可信度是比較存疑的。
而且這是朝鮮文人寫的,里頭有不少道聽途說的內容。這本筆記里的一些內容也已經被多方史料驗證為假了。
更別提,這條記載是寫于多爾袞攝政期間。
由于當時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多次攻打朝鮮,而多爾袞攝政之后,對朝鮮比皇太極好得多。所以朝鮮人非常討厭皇太極,而喜歡多爾袞。
這條記載,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為了貶低皇太極,討好多爾袞,或者是因為多爾袞威名赫赫,人們給多爾袞加了不少光環,從而傳出來的。
可信度并不高。
- 其二,不符合邏輯。
前文已經說過,多爾袞三兄弟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沒有什么戰功,在當時崇尚軍功的八旗是難以服眾的,戰功赫赫的四大貝勒也不可能向小年輕低頭。
努爾哈赤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如果他再多活幾年,或許會從這三兄弟當中選繼承人。但是在他實際上去世的那個時間點,三兄弟沒有一人能順利繼位。
哪怕努爾哈赤當時老糊涂了,就是偏愛阿巴亥生的兒子,就偏要捧阿巴亥的兒子繼位,努爾哈赤選中的也不會是多爾袞。
因為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時期,是三兄弟當中最不起眼的。
同樣是領正黃旗的30個牛錄,但是阿濟格是旗主,多爾袞只是阿濟格旗下的一個小領主,可見努爾哈赤心目中阿濟格的地位比多爾袞高多了。
更別提多鐸才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兒子,他在努爾哈赤年間的地位一直比多爾袞高,小小年紀就親領鑲黃旗的15個牛錄,努爾哈赤還指定說自己去世之后多鐸繼承自己剩余15個牛錄和鑲黃旗旗主之位。
多鐸是努爾哈赤指定的,努爾哈赤去世之后八旗當中實力最強大的旗主。
再看多爾袞,是三兄弟當中唯一不是旗主的。就算努爾哈赤想把無主的鑲白旗給他是真的,他手上的15個牛錄加上鑲白旗的牛錄也依然比多鐸的鑲黃旗弱,也依然是三兄弟當中年紀不是最小、卻是最晚安排旗分的。
并且,皇太極當時是正白旗旗主,以努爾哈赤讓代善父子掌管兩紅旗、多爾袞三兄弟掌管兩黃旗的安排來看,努爾哈赤想把鑲白旗安排給皇太極之子豪格的可能性也不小,畢竟豪格也是努爾哈赤晚年的愛孫。
不管鑲白旗如何安排,多爾袞都是同母三兄弟當中待遇最低、實力最弱的。
就算努爾哈赤真要從三兄弟當中選繼承人,論長選阿濟格,論寵愛選多鐸,基本上不可能選多爾袞。
既然多爾袞不可能是努爾哈赤指定的繼承人,那就更談不上什么皇太極搶了本該屬于多爾袞的汗位了。
你覺得是不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