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時,很多美軍士兵在戰場上沒有老婆陪著,就找了越南當地的女子。結果20年后,美軍回美國了,誰知他們壓根兒沒想把這些越南女子和他們生的混血孩子帶回美國,那這些混血孩子后來如何了?
我們都知道,美越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雙方損失的資金和兵力都相當之大,時間也持續了二十年,打完之后,這場戰爭便成了兩國的恥辱,為什么這么說呢?
要知道,美國對這場戰爭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最后卻打輸了,不僅丟人而且恥辱。
但越南,也同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戰爭死人是在所難免的,在武器、后勤各方面都不如美國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是付出了更多的傷亡人數。
所以,這仗還沒有打完,女性比例迅速攀升,打完仗之后更慘,然而,就在美國退兵之后,越南也被“羞辱”的抬不起頭。
因為,雖然美軍退去,但他們的血脈卻被忽視了,這無法磨滅的戰爭痕跡,也是越南的倍感屈辱的原因。
戰時,傀儡政權中很多越南女人開始尋找強大的依靠,這個依靠便是美兵。
這些越南女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情人在家中是否有妻兒,她們沒有能力去想那么長遠的事情。
然而,當美國“有序撤退”(慌忙逃亡)時,自認為與美軍平等的越南盟友卻被美軍排除在外,他們奉行著“美國人優先”的原則,在極短的時間內將美軍撤走。
但是留下的那些越南傀儡政權,以及那些混血兒,卻成為了雙方都避之不及的存在。
美軍在回到國內之后,很快便忘記了曾經在無數個寂寞夜晚陪他們共度的“紅顏知己”,他們開始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而將無休止的苦難和黑暗留給了他們的情婦和孩子,這些混血兒也不會被越南人接受,他們甚至有“生命之塵”的代號,彷佛他們的生命真的像塵土一樣卑賤。
然而,他們的現實處境卻沒有比塵土好到哪里去,這些人,在越南是被痛恨的對象,在美國,自然也是被厭棄的存在。
因此,有些女人想要過上正常的生活,她們就會選擇拋棄孩子,沒有了這個“恥辱的標記”,彷佛就能甩掉那段黑暗歷史。
讓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卻無論如何都該變不了自己悲慘的境遇,他們在眾人的辱罵中茍且偷生,恥辱將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陰暗中爬行生長的這些孩子,終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迎來了一絲曙光,他們的生存境遇已經被社會各界關注到了。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美國不得不站出來維護他們“包容”的形象,于是,在給予津貼的優待政策之下,很多當年的美兵開始呼吁自己的孩子歸來。
看似寬容的移民政策實際上充滿了嚴苛的標準,他們需要大量的證明才能獲得移民機會。
但他們來到美國之后,怎樣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度下生活下去呢?美國人民能夠接受他們嗎?美兵原來的家屬又當如何處理這樣的“意外”?
這些問題都是這些移民者的挑戰,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依舊認為美國是更好的選擇,所以不余遺力的前往。
這些孩子的存在,是越南無法愈合的創傷,他們在國際上努力經營的形象,也在這些孩子的降生和被拋棄中大幅度下滑。
戰爭這種行為本就是錯誤的,不管美國最終的戰爭結果是什么,他們都會失去人心。
信息來源:環球網2023.5.17「史海回眸」越戰20年,美國給越南留下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