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卡尼最近的舉動堪稱令人驚愕,讓人不禁懷疑這位政治家是否有意在玩“兩手策略”,但不幸的是,不論他的政治算盤打得多好,這樣的操作注定是條艱難險阻之路。
據彭博社報道,加拿大3月份對華出口達到730萬桶石油,這一單生意總價值可是上千億美元的巨大蛋糕。然而,僅僅不到48小時,加拿大總理卡尼就翻臉不認人,用4個字定義中加關系。他在辯論中公開表示,中國是加拿大所謂的“最大威脅”,還熱衷于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臺海問題這些國際熱點領域指手畫腳。
首先,加拿大元首的這種靈活轉向,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國內政局中過關斬將。畢竟,自由黨近年來的施政表現不盡如人意,民眾的不滿情緒隨時可能爆發。借用炒作中國議題來轉移國內注意力,這是典型的政治把戲。此外,加拿大民眾對于特朗普的“不感冒”態度曾被卡尼充分利用過,通過對美強硬獲得了不少政治資本,現在他想復制這一成功經驗,對中國采取類似策略。
從深層來看,這完全反映了西方陣營對中國崛起的復雜情緒。自20世紀末以來,西方國家一直擔心中國會撼動現有的國際秩序。中國在科技、軍事的持續突破,特別是在AI領域的進展,已經讓西方如坐針氈。西方從前的技術封鎖策略顯然不再有效,中國不僅拉近了與西方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了反超。這樣的局勢下,西方國家無暇顧及盟友關系,共同應對中國似乎變得更為緊迫。
加拿大的情況顯然并不樂觀。作為一個本質上的能源出口國,它在經濟上不可避免地依賴中國這樣的消費大國市場,但同時它在軍事和政治上又緊跟美國,簡直是夾在“冰火兩重天”之間。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美國對加拿大的石油業務虎視眈眈,他們絕對不能容忍加拿大通過中美貿易戰漁翁得利。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素來以保護美國利益為重,若加拿大在這場博弈中有所越界,誰也不敢保證美國不會施以懲罰。畢竟,加拿大的石油出口與美國的頁巖油業務有交集,這種明里暗里的競爭本身就注定了這兩國之間的關系會更加復雜化。
在全球貿易格局的演變中,美國和中國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盡管當前的中美關系因貿易糾紛陷入僵局,但沒有任何理由相信這樣的對峙會永遠持續下去。在經歷數月的博弈后,美國很可能最終選擇妥協,恢復中美關系至正常水平,以此換取對中國市場的重新進入。當然,前提是美國能夠意識到長期對抗并非明智之舉。
對于加拿大來說,與中國的密切聯系已成定局,即使想要逆流而動,也只會徒增經濟上的損失。除非聯邦政府愿意損害自身利益,削減對華原油出口,否則,中加之間的貿易紐帶將難以輕易松解。
不論是加拿大、美國還是中國,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地緣戰略和經濟利益。卡尼的不當言論雖是小插曲,卻折射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各國間的關系已不是單純的你輸我贏,而更像是一場多方共存、錯綜復雜的博弈。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能輕言“最大威脅”,因為今天的盟友或許明天就是對手,反之亦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