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點:專注靈魂世界心理成長
15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
孩子因為一點小事突然崩潰大哭,怎么哄都沒用;明明只是玩具被搶,卻氣得摔東西、打人;越批評他,他鬧得越兇,最后大人孩子都精疲力盡……
其實,孩子的情緒問題,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會表達,而家長不會引導。
真正的高手家長,不是讓孩子“別哭”,而是教他們“如何面對情緒”。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和“教練”,讓親子關系更輕松,孩子情商更高!
為什么孩子會情緒失控?
孩子的情緒爆發,通常有3個原因:
生理因素:餓了、困了、累了,大腦無法理性思考;
心理需求:渴望關注、害怕失去、感到不公平;
能力不足:不會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行為(哭鬧、打人)來發泄。
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
“別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威脅)
“這有什么好生氣的?你真小氣!”(否定)
“你再鬧,我就把玩具扔了!”(懲罰)
這些方式只會讓孩子更無助,甚至養成壓抑或暴躁的性格。
高手家長有3步情緒管理法
第1步:接納情緒,而不是否定
錯誤示范:“不準哭!男孩子要堅強!”
正確回應:
“媽媽看到你很生氣,能告訴我為什么嗎?”(描述情緒+詢問原因)
“如果是我,我也會難過的。”(共情)
這里面折射一個心理學知識:
當孩子的情緒被命名和接納,大腦的緊張狀態會降低,更容易冷靜下來。
第2步: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說不出來,只能用行動發泄。
可以教他詞匯:“你現在是‘生氣’還是‘委屈’?”
也可以用游戲引導:
“我們來玩‘情緒猜猜猜’!”(家長做表情,讓孩子猜)
“如果情緒是小怪獸,你的‘生氣怪獸’現在有多大?”(用手比劃)
對于小寶寶,可以用繪本(如《我的情緒小怪獸》)幫助理解情緒。
第3步:引導解決問題
等孩子平靜后,再討論“怎么辦”。
正確引導:
“剛剛發生了什么?”(回顧事件)
“你覺得可以怎么解決?”(鼓勵思考)
“下次生氣時,試試深呼吸/數到10/找媽媽抱抱?”(提供方案)
舉一個例子:
孩子因為積木倒了而大哭。
錯誤應對方式:“別哭了,再搭一個不就行了?”
正確應對方式:
“積木倒了,你很失望對不對?”(共情)
“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怎么搭得更穩?”(引導解決)
長期培養高情商孩子的關鍵
家長要先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如果你經常暴躁,孩子也會模仿。
試試“冷靜5秒法”:
深呼吸,數到5,再回應孩子。
每天10分鐘“專屬情緒時間”
睡前問孩子:“今天你最開心/難過的事是什么?”
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可以聊的,爸爸媽媽永遠愿意聽。
用故事和角色扮演練習
講故事:“小熊今天被朋友拒絕了,它該怎么辦?”
角色扮演:家長演“生氣的孩子”,讓孩子演“安撫的家長”,換位思考。
綜上所述:處理孩子的情緒,不是要消滅它,而是教會孩子與它共處。
當我們接納孩子的感受,他們才會學會接納自己,成長為情緒穩定、自信陽光的人。
你的孩子,值得被溫柔以待。
互動話題
你家孩子情緒爆發時,你是怎么處理的?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
如果覺得有用,請點贊+轉發,讓更多家長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