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借關稅政策大搞政治投機,卻將自身拖入深淵,焦慮與擔憂在美國國內不斷蔓延。
“要是中國贏得貿易戰會怎樣?”美國《大西洋月刊》專欄作家羅杰·卡瑪(Rogé Karma)4月20日以此為題發表了一篇長文,直指特朗普政府把所有事都搞砸了,錯誤地認為自己在這場較量中占據上風,但實際上是美國更依賴中國,而不是相反,更別說中國已為此準備多年,打造了一系列經濟反制武器。
卡瑪坦言,特朗普正在輸掉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很可能最終將被迫讓步,而中國將從中獲益:特朗普的冒險之舉將加強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同時削弱美國的全球地位和經濟實力。
“中國早已做好了戰斗準備”
卡瑪在文中寫道,特朗普政府認為自己在這場較量中占據上風。比如財政部長貝森特最近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僅為中國對美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中國“必輸”。但這種觀點完全錯了。
“美國經濟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是美國的一個巨大弱點,而非優勢。”卡瑪說,對于許多類別的商品,中國不僅是美國的最大供應國,也是世界的主導供應國,這意味著美國不能簡單地從其他國家獲取這些商品。
根據密歇根州立大學專門研究供應鏈管理的教授杰森·米勒收集的數據,中國生產了全球70%以上的鋰離子電池、空調和炊具;全球80%以上的智能手機、廚房電器和玩具;以及全球約90%的太陽能電池板和精煉稀土,而后者是汽車、手機以及一些關鍵軍事技術的重要原材料。
轉向國內生產這些商品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涉及成立新公司、建設新工廠、從頭開始創建供應鏈,以及培訓大量工人。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必須確信關稅將長期存在。相比之下,中國僅在少量進口商品上高度依賴美國,其中大多數商品,如大豆和高粱,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
中國企業確實會因失去美國市場而受到傷害,但這是一個更容易解決的問題。
卡瑪認為,中國可以將部分出口商品轉向歐洲和東亞國家,這些國家的民眾同樣需要手機、玩具和烤面包機。中國也可以向本國公民發放補貼,刺激更多國內消費需求,并向本國企業提供資金,幫助它們維持運營。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主席、經濟學家亞當·波森(Adam S. Posen)稱之為“升級主導”(escalation dominance)的不對稱優勢,即“一方有能力以一種讓對手不利或代價高昂的方式升級沖突,而對手卻無法以同樣的方式反擊”。
波森早前就曾發文指出,特朗普自以為是一場相當于越南戰爭的經濟戰爭的“升級主導者”,但實際上中國才是真正的主導者。美國在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之前就展開貿易戰,幾乎注定失敗,且代價慘重。他說:“華盛頓,而不是北京,正在把所有賭注押在一手必輸的牌上。”
“中國的優勢得益于多年的精心準備。”卡瑪寫道,多位中國觀察人士告訴他,特朗普在第一總統任期內挑起的貿易摩擦,讓中方意識到必須隨時準備應對經濟對抗。此后,中國在能源、農業和半導體生產等行業大力投資,以減少對美國進口的依賴,同時采取協調一致的策略,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并尋找新的非美國出口市場。
不僅如此,中方還打造了一系列“進攻性經濟武器”。比如中國加強了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對杜邦和谷歌展開反壟斷調查;并停止與美國頂級飛機制造商波音的所有業務。如果局勢進一步升級,中方可能完全禁止某些知名美國公司,如蘋果和特斯拉,在中國開展業務,甚至動用拋售美債這一“核選項”。
“中國已經為這場戰斗做好了準備,” 牛津大學專注于中國政治經濟的公共政策教授譚葉凌(音譯)說,“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為與美國的一場持久的經濟沖突做準備。”
“美國本來還有些勝算,但特朗普事事反著來”
在卡瑪看來,特朗普并非沒有勝算,如果他把所有事情都做對的話。但問題是,特朗普政府搞砸了所有事。
比如盟友堪稱美國的“秘密武器”。文章認為,如果美國與歐洲、北美和東亞的傳統盟友聯手,集體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同時深化彼此之間的貿易關系,那么這個聯盟可以對中國造成更大的傷害,同時將自身的痛苦降到最低。
但這需要大量的規劃和準備工作。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展開大規模的協調一致的經濟動員,迅速發展新產業,建立一個由大批訓練有素的官員組成的全球供應鏈監測系統,按照循序漸進的時間表逐步實施貿易限制,以便讓企業和投資者有時間進行調整,并明確愿意結束貿易戰的條件。
顯然,特朗普幾乎每件事都反著來。他沒有花數年甚至數月時間投資美國產業,而是試圖取消拜登政府時期在半導體和清潔能源制造領域的重大投資。特朗普政府沒有循序漸進地實施關稅措施,而是在幾周內將關稅提高到了145%。特朗普政府沒有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明確的指導,而是每天甚至每小時都在改變立場。而且特朗普沒有建立一個聯盟,在過去幾個月里,他一直在威脅、與盟友爭吵并對他們征收關稅。
即使美國突然想通了,試圖建立一個“反華聯盟”,也很可能為時已晚。哪個國家會為了一個不僅對其態度惡劣,還反復證明無法信守任何協議的“盟友”而自愿承受經濟風險?
“特朗普最終可能被迫讓步,中國將獲益頗豐”
在國內,特朗普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難題。
卡瑪說,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相對較低,所以沒有導致物價大幅上漲。但這一次,物價飛漲的沖擊將無法忽視。選民們一直將通貨膨脹列為2024年大選最重要的問題。當一位承諾降低物價的政治家卻導致物價上漲時,選民們會作何反應呢?
根據最近的幾項民意調查,大多數選民在特朗普的關稅生效之前就已經對其表示不滿。更糟糕的是,中國對美國出口商的反制以及關稅引發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導致更廣泛的經濟增長放緩。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稱,美國可能會重現20世紀70年代的“滯漲”局面:物價飛漲和失業率上升的可怕組合。
即使是特朗普,可能也沒有足夠的固執來在如此嚴重的經濟困境中堅持下去。他已經打破了貿易戰的基本原則——永遠不要告訴對手你的底線在哪里。隨著美國金融市場陷入動蕩,特朗普已推遲了大部分“對等關稅”。
“中方非常善于等待,”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王丹(音譯)說,“他們也許不能永遠堅持下去,但肯定能堅持得比一個美國選舉周期更長。”
卡瑪總結道,特朗普很可能最終將被迫讓步,這可能表現為達成一項協議,中國同意做出一些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讓步,讓特朗普能夠保住面子。但中國可能不會這么輕易地給特朗普一個輕松的臺階下。
無論哪種情況,結果都是一樣的:美國將給自己造成相當大的經濟痛苦,卻得不到多少回報。
“然而,中國將獲益頗豐。”卡瑪注意到,近期西班牙宣布有意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歐盟最近同意重啟談判,以解決關于中國電動車進口的貿易爭端,并將于7月派團訪華;韓國和日本最近透露,他們將重啟與中國的長期停滯的自貿協定談判;越南本周與中國簽署了數十項新的經濟協議。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聽起來有點像他經常批評的‘災難性’的美國軍事冒險。只是這一次,他是領導沖鋒的那個人。”卡瑪寫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