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日前批準了一項與中國的協議,將在兩國之間共同建設一條新的跨境鐵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之際,蒙古國希望與南部鄰國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這條19.5公里長的鐵路將使蒙古國增加對中國的煤炭出口。該項目的建設曾被擱置了十多年,但最近幾個月獲得了新的推進動力。報道稱,蒙古國第一副總理盧布桑亞木·干圖木爾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與中國的政府間協議是“(政府)議程上的首要項目之一”。
能源安全向來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因為我國身為一個大國,雖然資源豐富,但是能源需求同樣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向國外進口大量的能源,能源安全的主動權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中俄之間近幾年的能源貿易數額激增,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對于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因為中俄關系近幾年非常友好穩定,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也不用過于擔心因為兩國關系出現變化導致天然氣運輸受到影響。
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實際上,俄方向中國提出了多個候選方案,目前主要就是蒙古和哈薩克斯坦路線,要么是穿越蒙古直接進入中國東部地區,要么是穿越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西部地區。顯而易見,哈薩克斯坦方案的距離更遠,難度也更大,但俄羅斯之所以這么提議,也是有原因的。在俄烏沖突爆發后,莫斯科迫切需要穩定中亞的“后院”,作為中亞領頭羊的哈薩克斯坦就成為了普京的拉攏對象,如果能夠建造一條途經哈薩克斯坦的輸華天然氣管道,那么無疑將大大增強俄哈兩國的經濟綁定關系。
為了能夠打通這條能源運輸線,普京在去年11月訪哈期間,專門與托卡耶夫談論了建設新管道與俄方借道哈薩克斯坦向第三國運輸油氣的問題。由于俄方計劃輸送的天然氣中,有100億立方米是供給哈薩克斯坦北部,且允許天然氣過境,可以為哈方帶來一筆過境費收入,哈方便沒有反對此事。不久后,俄副總統納瓦克對外表示,俄方已經正式啟動管道項目的計算和可行性論證工作。現在的問題恰恰是出在了可行性上面。
中俄能源合作(資料圖)
近日,在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上,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罕見發聲,婉拒了俄羅斯方面一項關于天然氣管道建設的提議,他明確指出,從俄羅斯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無法實現。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至于其中的原因,張漢暉大使也給出了解釋,因為連接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天然氣管道已經處于滿負荷狀態。如果俄羅斯的方案一定要進行的話,那只能新建一條管道,但是線路距離太長,新建管道的成本過高。
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但這種伙伴關系不是“你有難我必救”,而是“互利共贏”。從大國博弈的角度看,中國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節奏,不會因為俄羅斯的急迫就草率上馬一個代價高、收益低、風險大的項目。這正是中國外交和對外合作的一大特色:理性、冷靜、長期主義。總而言之,中俄哈天然氣管道項目看似是一個“機會”,但現實遠比理想骨感。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和明確表態告訴俄羅斯——這個“繞道方案”,咱們恐怕要緩一緩,甚至可以說,可能性很小。
普京對于能源出口高度重視(資料圖)
中國目前正通過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渠道,來保障能源安全,不僅注重來自俄羅斯和中亞的天然氣供應,還積極拓展與中東、非洲等地區的能源合作關系。而這種策略也能幫助中方,降低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哈管道的建設對中方而言,其實并不是“必選項”。當然,鑒于中俄在能源領域的緊密合作關系,兩國依然可以繼續探索其他可行方案,以深化能源合作,從而實現真正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